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决策部署,突出重点区域,坚持生态优先,加大政策扶持,构建旱作雨养种植制度。结合省、市级方案要求,结合我县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
1.突出科技应用。鼓励农民选用抗旱(耐旱)品种,农机农艺结合,实施抗旱、雨养、保墒种植技术和耕作方式,施配方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
2.稳定农民收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模式和方法。鼓励种植节水耐旱粮油作物。
3.整村组织实施。因地制宜,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县、乡政府统一组织关停项目区灌溉用水井,严格地下水管理,统筹协调推进,确保不抽取地下水灌溉。
4.有序规范运作。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实施旱作雨养种植试点的农户给予一定补助,确保项目区农民种地收入少受影响。严格申报程序,规范项目运作,实行公开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5.提升试点水平。强化项目管理,落实关井措施,明确节水目标,对旱作雨养种植项目区域地块采取保护性措施,不能改变耕地性质。做到任务精准到户到地,补助精准到户到地。
(三)任务目标
通过旱作雨养种植试点,既要探索技术模式、构建适水种植制度,还要研究长效机制。以土地确权情况为根据,确定我县具体实施面积。2020年我县组织实施涉及秦村镇10个村,统一组织断电关停机井,将抽取地下水灌溉的水浇地变为旱作雨养农田,引导农民种植抗旱雨养作物,实施抗旱雨养保墒耕作方法,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变灌溉高产种植为适水高效种植,不抽取地下水灌溉,亩均减少地下水开采220立方左右。
(四)重点任务
1.促进种植观念转变。通过开展旱作雨养种植试点,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改变种植习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不以追求增产高产为目标,落实降本增效、省工增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2.推进技术模式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旱作雨养种植技术模式,实现资源与技术、资源与生产协调。分季节、分作物、分区域探索形成节约资源、生态高效的种植技术模式,推进种植作物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种植方式与资源条件相协调,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种植制度与模式。
3.推进补贴方式机制创新。探索以节水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逐步完善旱作雨养种植补贴机制,科学合理补助。对承担旱作雨养种植任务农户的原有种植作物收益给予必要补助,实施旱作雨养种植后农民收益基本不减
今年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年,有很多好的政策。现在想要投资的人还是很多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做资本运作的,这种投资的优点是资金量大。缺点是他们追求收益又高又快,这个和单纯的种植业是相悖的。他们往往是将项目进行包装后转手获利,所以要获得这种投资一定要把自己的规划做的高大上些,要多多产业结合的。
第二种,是在其他行业赚了些钱又有些农业情怀的想转战农业领域的。想找这种投资人要着重描绘农业的美好前景。
第三种,其实当地农民也可以是投资人,只是农民资金有限,可以采取合作社模式。
租了100多亩地,种植什么比较好哪?首先你租地的价格是多少,这个价格形成的依具。
以种植粮食作物,华北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小麦种植成本:耕种,50元,种子化肥,200元,收获管理150元,亩产千斤。加玉米成本种植管理60十30十化肥140元十收获100元,亩产千斤,产值两季1900元减成本,730元十其它不可控成本十租地成本,这就是有些土地流转大户要把租地价格定在8 00至l000元的理由。不可控成本和资金使用成本和产量的形成成了影响收益的关健。
从以上细节可以算出收益,投资十四,五万年收益三万,二万的,有点那个。
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对于一个初入行者,赢利可能性及小。
种植管理复杂,工艺流程无章可循。一些生产枝术上的突发因素太多,气候原因复杂。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减少农业的投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解决农产品卖难现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增加投资者的收益。
农产品除粮食,可储存作物外,卖难现象时时都在发生。随着农业的投入逐步加大,部分农产品的供应由充足变的过量,不饱和现象很难发生,既使局部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农产品依然能保障供应。发展优质农产品,树立自已的品牌,搞好经营加工,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才能立足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