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接触过上海人(上海干洗店加盟十大品牌)

更新时间: 2023-03-12 13:38:47

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了超过四十年的上海人,我特别想说说自己的感受。不敢说纠正,只能说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上海。

一说到上海这座城市,人们想到的必然是“魔都”。

确实,这是一座充满了魔幻色彩的大都市,可以满足任何人对于生活的所有向往。

从海边一个小小的渔村,一步步发展成中国第一大都市,甚至是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每一步都走的艰难而决绝。

开埠之前的上海只是江南鱼米之乡的一个组成部分,虽富庶但名声不显。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松江府的四腮鲈鱼。

到了1843年,准确的说是:1843年11月17日,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以及附属的《五口通商章程》,上海正式开埠。

从这一天开始,上海就成为了“冒险家的乐园”。

初开埠的上海,那真称得上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不仅有外国过来的资本家、冒险者,也不乏从周边省份汇聚而来的各色人等。他们齐聚上海,所为者只有一个目的:生存!更好的生存!

于是上海魔幻的一面就此产生:以黄浦江为分界线,地理上,上海分为了浦东与浦西两块。浦东以上海原住民为主,浦西则成为了移民的天堂。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开埠。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通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等等。从此,上海进入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前进。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当时在开埠的五个城市当中,只有上海是一个小县城。而英国人之所以选中上海,首先因为它有优良的海港条件。在开放之前,中国是广州一口通商,而上海地区盛产的丝和茶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够到达目的地,增加了许多成本。上海开放之后,这个障碍就被打破了,上海的经济潜力就得以发展。上海对外可以通达各国,对内可以连接中国内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外国人才选择了上海作为开放口岸之一。

上海开埠之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自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起,上海出现了大量的工厂。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家在上海投资更倾向于重工业。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建立工厂,外资企业不断增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的工业中心。同时,上海是长江流域的商业中心及进出口基地。开埠后的上海成为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掠夺性贸易的商港。西方工业品和鸦片经由上海输入中国内地,江南地区盛产的丝茶以及很多工业原料经由上海运销西方。内外贸易的发达刺激了近代上海城市商业的发展,洋行与库房纷纷建立,经营洋货或为洋人服务的商店越来越多,上海成为了中国近代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此外上海的金融业和近代航运、铁路运输也有很大的发展。上海成为了当时中国的多功能经济中心。

中国早期现代化在这些开埠通商城市率先启动和发展,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时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桥梁,西方现代文明成果通过口岸城市陆续传入中国。开埠通商有效促进了沿海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推进了市场化进程,使口岸城市走上以港兴市、商贸兴市的发展道路。

商业的兴盛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人,而这些人来到了上海自然就要解决居住问题。

于是各种各样的建筑汇聚上海,使上海也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雅称。

外来人口的汇集,也带来了各种文化的碰撞融合。

于是,在西式花园洋房、别墅公寓与中式石库门窝棚滚地龙的相互辉映下,独特的“海派文化”就此产生。

直到现在,关于上海依旧有一个问题被人津津热道反复提及: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上海人?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颇具黑色幽默:目前居住于市区内的,说着一口流利上海话的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都是开埠后移居到上海的。上海真正的原住民则是被称之为“本地人”的,世居于松江、南汇、青浦、奉贤一带族群。

居住于市区内的上海人,由于生活环境以及生存压力,形成了独特的性格特点,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精明”。

我们不说简陋至极的窝棚和“滚地龙”,就说居住于上海石库门里的人。

狭窄逼仄是常态,斗室内要想尽办法让每个人都能躺下睡觉的同时还要满足日常的生活起居。

怎么办呢?只能想尽办法“挤”。

而与此同时,一个人的工资收入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怎么办呢?依旧是“挤”。

我们也想豪爽的一掷千金,但是当收入不足以支撑支出时,如何合理兼顾呢?

说件实例: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各地都有当地政府自主发行的粮票,除了上海,其他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最低面额都是“一市两”,唯独上海粮票的最低面额是“半市两”!

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上海独特的生活成本造成的。

而这也是上海人性格特征中“精明”的由来。

说穿了,都是当时的生活状态逼迫的。

在日常的待人接物方面,上海人除了应有的热情之外,更多的则是距离感。

这种距离感既维持了双方的感情联系,也避免了许多人情世故上的后遗症。

总而言之:上海人大多都是温和热情善良精明,懂得距离感的。

非常喜欢上海的城市宣传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上海,欢迎你!

e袋洗张荣耀:餐饮和洗衣是本地生活服务最佳入口,15万人上门取送衣服

10月22日,e袋洗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主题为“e袋洗智能化总部移师上海暨战略规划发布会”,在现场我听到了e袋洗创始人张荣耀的演讲、实地参观了位于上海松江区的智能洗护工厂,不仅了解到e袋洗这一家企业的曲折发展史,更是整个洗衣行业发展趋势。

过去几年e袋洗经历了什么

过去几年,大家好像突然不再提O2O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本地生活服务”,这并不意味着O2O这个赛道的消失了,相反,以本地生活服务来替代O2O概念会更加精准一些。

放眼整个本地生活服务,“吃”的领域,有美团饿了么外卖。出行领域,有美团、哈啰、滴滴等巨头。“住”领域,有链家贝壳、58安居客、天猫好房等。而“洗衣”,是为数不多的巨头尚未涉足的领域,或许是因为洗衣领域的高度专业化和高资金门槛等,使得巨头望而却步。但是,洗衣和吃饭一样,是一个高频、刚需的巨大产业。

演讲一开始,张荣耀就贴出了他前几年对行业一些深度思考。其中重点表示餐饮和洗衣是O2O的最佳入口,给洗衣行业的重要性定了一个基调。

在2014年-2017年,e袋洗率先推出上门取送小e管家模式,发展比较迅速也积累了上千万用户。到了2017年的时候,张荣耀发现e袋洗跑的太快,以至于传统洗护工厂的效率、品质远远没有跟上。

对于一个洗衣工厂、店而言,洗衣店洗100件衣服和10件衣服,成本差别并不大,洗衣的直接成本一共只有10%左右,另外90%是场地、设备等固定成本。所以当时才推出一个袋子99元用户随便装,反正对于洗的成本差别不大,但是依然无法覆盖住巨额的固定成本,那几年e袋洗亏损高达数亿元,张荣耀认为这是财务模型不行。恰逢资本寒冬,本来谈好的融资没有进来,于是e袋洗开始刻意减慢发展速度,自己去做洗护供应链,去摸索出一套全新的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洗护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这套解决方案e袋洗和百度等公司合作,研发了全新的智能洗护中心,结构性地提升了洗护的效率、品质和利润。举例来讲,传统洗护工厂动辄上千平米,而e袋洗全新的智能洗护中心,只有200~300平米。整烫采用高效的人形设备,所有衣服熨烫都自动完成,工人只用对重点部位干预整理。“在普通的洗衣店,每天一个工人清洗熨烫四五十件衣物,而在e袋洗智能洗护中心人均是130件左右”。其人效提升了80%,坪效提升了60%。另外由于运用了热能回用、冷却水循环回用等技术,洗护成本下降了超50%。

有了这套智能洗护技术的加持,e袋洗不仅迅速摆脱困境,而且已经实现年利润3000万元。目前,e袋洗的业务已经覆盖全国306个城市,拥有2000万级家庭用户,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范围服务能力的洗护平台。

到这里,为什么当年洗衣O2O行业近1000个创业品牌集体失声,继而相继倒闭?大概就是因为那些洗衣O2O都没有解决传统洗衣工厂成本过高的问题,不仅如此,为了获得C端市场,还要不断烧钱推广、补贴拉新等,更加剧了亏损程度。连续烧钱亏损了3、4年时间,绝大多数创业者、投资人对这个赛道失去信心,终于引发了倒闭潮。

所以刚一听说这个活动,我觉得十分突然,毕竟洗衣O2O这个领域已经太久没有声音了,对于行业而言,e袋洗的这场发布会可谓是久旱逢甘霖,重新给这个行业以信心。

消费互联+产业互联,推动洗护产业转型升级

谈起e袋洗的未来布局,张荣耀认为洗衣行业有两种属性,服务属性和加工属性。服务属性侧重在消费互联,直接面对用户。而加工属性侧重在产业互联,重点就是智能洗护中心为核心的智能洗护供应链。

在发布会上,张荣耀还宣布e袋洗智能化总部将会移师上海。为了提前布局上海市场,e袋洗近年来陆续全资收购了上海春雅洗衣生活馆和上海衣贝洁洗护工厂。

智能化总部移师上海,是e袋洗拓展智能洗护供应链、推动洗护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资源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上海丰富的绿色智能制造服务为核心的创新产业,可以助力整个洗护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洗护智能化的飞跃。

在中国洗护产业基本分为e袋洗这样的工厂模式和洗衣店连锁模式,而且洗衣店连锁模式还占据着上风,比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城市大约有5000家洗衣店,平均每家店的年租金约30万元,还有一些洗衣连锁品牌的核心商业模式其实是在卖洗衣设备。

这些现状导致中国洗衣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很低,从业者分散,房租固定成本高、人工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等。

作为曾经的洗衣连锁店经营者,如今的张荣耀,非常不认可连锁洗衣店的模式,一言以蔽之,服务不标准不稳定。

15万名小e管家搭建的本地生活服务网

消费者洗衣的取送环节,和洗衣的质量一样,也是唯一直接面相用户服务的环节,传统洗衣店都是消费者自己送衣服或取衣服,消费者需要看消费者的开业时间,而且出行成本比较高。

针对这一痛点,e袋洗招募了15万名小e管家,这些管家多数是社区里35至65岁的中年女性,她们也渴望与社会联接,且时间较为充裕。e袋洗会对他们进行培训,他们能熟练使用App,当看到自己负责的社区有人下单时,就立即上门收取,再把衣服送到智能洗护工厂或者社区附近的洗衣店清洗,小e管家上门取送是按袋或按件计费,他们月入可以达到数千元、数万元不等。

除了负责上门收取衣服,小e管家还是一种“半熟人”的经济模式,小e管家和很多用户都是微信好友,不仅可以帮用户解决洗衣问题,他们经常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有的人还成为社区里最受信赖和欢迎的人,由此,小e管家和用户之间也有了超高的黏性。

如果把小e管家比作餐饮O2O的外卖小哥,那么小e管家和外卖小哥最不同的就是,与用户关系的更具黏性。e袋洗有这15万名得到用户信赖的小e管家,可以想象的发展空间就太大了。

众所周知,美团和饿了么正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激战正酣,如果e袋洗以洗衣作为入口,以15万名小e管家做末端服务人员,为用户提供更多种类的生活服务,那么e袋洗这个新玩家,或许会让本地生活服务会进入“三国争霸”的局面。

毕竟,牵涉到亿万家庭的本地生活服务,将会何去何从,谁又能说的准呢?

文/赵宏民 一篇网络,关注科技互联网产业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