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俄的五个国家(土耳其烤肉拌饭加盟)

更新时间: 2023-07-01 02:00:16
本文目录

土耳其烤肉拌饭加盟,亲俄的五个国家?

第一个国家就是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是高加索地区的小国,国土面积只有3万平方公里,人口更是300万,堪称小到了极点。而且亚美尼亚周围都是敌国,尤其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那是死敌,土耳其和伊朗更是仇恨很深。

所以亚美尼亚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对俄罗斯忠诚,堪称对俄罗斯最忠诚的小国之一。但是这个小国现在是越来越穷,发展困难。还被邻国打得惨败,损失惨重,国家的发展那是丝毫没有前途了。

第二个国家那就是摩尔多瓦。

摩尔多瓦是东欧小国,也是前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中,最小的国家之一,国土狭小,人口也只有300多万。而且摩尔多瓦那是东欧内陆国,整个国家穷困潦倒,大部分百姓依靠在外打工为生,整个凄惨无比。

而且现在国家还被一分为二,俄罗斯占据其最核心的德左地区,为此无可奈何。但是摩尔多瓦那是完全依靠俄罗斯,也是对俄罗斯最忠诚的国家,只是国家的发展也是日益穷困。

第三个国家那是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那是中亚的小国,也是我国的邻国,更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而吉尔吉斯斯坦国土贫瘠,人口稀少,穷困潦倒。为此,在苏联时期,就依靠俄罗斯的补贴而发展,到现在更是中亚最穷困的国家,百姓一贫如洗,而且国内政治动荡不断。发展那是举步维艰,毫无希望了。

第四个国家那就是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之一,也是中亚最穷困的国家,人均GDP只有几百美元,比非洲国家还要穷困。正是因为如此,塔吉克斯坦一直依靠俄罗斯生存,甚至租借大片土地给俄罗斯成为其军事基地,对俄罗斯十分忠诚。而且到现在塔吉克斯坦几乎加入了俄罗斯主导的一系列国际组织,堪称对俄罗斯最忠诚的国家之一。

第五个国家那就是叙利亚。

叙利亚虽然与俄罗斯远隔万里,身处中东,但是其实叙利亚从苏联时代开始,就对俄罗斯死心塌地,成为俄罗斯在中东最忠心的盟友,对外政策紧紧跟随俄罗斯。

而且正是因为叙利亚的忠诚,使得即使苏联解体,其中东利益并没有彻底失去,为此美国发动叙利亚战争,而即便如此,叙利亚被打得四分五裂,但是对俄罗斯的忠诚依旧未减。但是叙利亚现在穷困到极点,国家毫无发展希望了。

原来就是属于大清吗?

噶尔丹所在的准噶尔蒙古,在这个时期,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臣服于大清王朝,并不是归属于大清王朝。

元朝灭亡以后,元顺帝北逃建立北元王朝,但是北元政权很快瓦解,蒙古各部之间重现陷入了分裂与斗争,最终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逐步划分为了三支,即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噶尔丹所在准噶尔属于漠西蒙古,也称厄鲁特蒙古或者卫拉特蒙古。漠西蒙古分为四大部落,分别是: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其中和硕特部的首领即为漠西蒙古的联盟首领,也称卫拉特盟主。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此时的卫拉特盟主、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以盟主的名义宣布漠西蒙古归属于当时的后金政权,并且在顺治三年(1646年)的时候,漠西蒙古各部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每两年进京进行一次进贡朝拜。

这个时候的漠西蒙古不同于漠南蒙古。漠南蒙古在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死后,已经全部归降了清朝,领土和人口也都全部归清朝统治,就连部落首领的称谓都不再是“大汗”和“台吉”,改成了“亲王”和“贝勒”。可以说相较于漠南蒙古,漠西蒙古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但是依旧与大清王朝是主仆关系,首领的更迭也是要得到大清王朝的册封,也还是要大清王朝称臣纳贡的。

同一时期,与漠西蒙古一样,保持同大清王朝这样关系的还有漠北蒙古,也就是喀尔喀蒙古,以及青藏地区。

之所以称噶尔丹为叛乱,是因为噶尔丹不再向清朝进行朝贡,并建立准噶尔汗国与清朝为敌。

早年的噶尔丹实际上一位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活佛,四世温萨活佛。在西藏学习了十年之后,噶尔丹回到了准噶尔部。

但是在康熙九年(1670年)的时候,准噶尔部首领、也就是噶尔丹的哥哥僧格被人暗杀,准噶尔部就此四分五裂。而噶尔丹也就是在这个开始,重新召集僧格的旧部,将分裂的准噶尔部归于一统,噶尔丹也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正是辞去活佛的神职,正式成为了准噶尔部的首领。

康熙十五年(1676年)噶尔丹在达赖喇嘛的支持下,打败了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确立了准噶尔在漠西蒙古四部的领导地位,就此建立准噶尔汗国。之后,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尔丹挥师南疆,横扫由维吾尔人建立的叶尔羌汗国,至此,噶尔丹统一了整个新疆地区。

在此期间,噶尔丹曾请求康熙皇帝将其册封为准噶尔大汗,但是康熙皇帝以噶尔丹擅自发动战争兼并其他部落,以及本身出身不属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后裔为由,拒绝了噶尔丹,噶尔丹也就此开始了与清朝的分庭抗争。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直接攻打土谢图汗,进而降服了整个漠北蒙古,不愿臣服于噶尔丹的漠北蒙古部众也都南逃到了长城以南的地区。

此时的噶尔丹已经也将准噶尔汗国势力范围拓展到了最高峰。

康熙皇帝三次御驾亲征,终于消灭了噶尔丹。

为了彻底消灭噶尔丹及其统领的准噶尔汗国,康熙皇帝三次御驾亲征,征讨噶尔丹。

第一次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军在乌兰布通之战中战胜了噶尔丹,阻止了噶尔丹的的前进步伐。

第二次是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主动出击,在昭莫多大战中大败噶尔丹,噶尔丹仅率数十人逃脱,就此再也无法东山再起。

第三次是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皇帝再度御驾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中选择了自杀。

就此,康熙皇帝彻底除掉了他的心腹大患噶尔丹。

而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的侄子,也就是前任准噶尔部首领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就与噶尔丹反目,协助康熙清剿了噶尔丹的老巢,并且在康熙御驾亲征的过程中积极配合,支持康熙,因而在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被康熙册封为准噶尔大汗。

直到乾隆年间,清朝才彻底平定收服准噶尔,将其并入版图。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叛乱,率兵攻入西藏,再次对大清王朝构成威胁。康熙册封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率兵平定了青海、西藏地区的叛乱,策妄阿拉布坦逃回了新疆地区,直至雍正五年(1727年)去世。

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皇帝趁着准噶尔的内乱,最终派兵灭掉了准噶尔汗国,彻底征服了漠西蒙古。

此前,在康熙消灭噶尔丹时,将漠北蒙古并入大清王朝领地,在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将其赶出青海和西藏的时候,又将青藏高原地区收归所有,而乾隆朝时期彻底平定准噶尔部进而将新疆地区悉数归属与大清,此时大清王朝的版图也到达了顶峰。

曾经风云一时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巴尔干半岛上叱咤风云的区域性强国,被称为“巴尔干之虎”。但作为冷战时期红色阵营的第三强国,在冷战结束之后便迅速解体了。

现如今,国人提到南斯拉夫,最先想到的一般都是美国轰炸南联盟时,在1999年5月8日轰炸了我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由此,顺带联想,南斯拉夫的解体必然是美国主导并发动的。

不过,南斯拉夫的解体,实际上是诸多内因和外因共同的作用。

南斯拉夫王国

斯拉夫人作为罗马帝国眼中的欧洲三大蛮族之一,一共有三个大的分支;分别是东斯拉夫人,即今天的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西斯拉夫人,即今天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最后还有南斯拉夫人,主要集中在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境内。

大家细看南斯拉夫的地形,整个地区俨然就是一个特大山区,几乎没有平原。而复杂的地理环境几乎隔绝了当地居民的交流,这也导致了该区域的斯拉夫人逐渐分化成为多个民族,而且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历史、语言、文化。

这种情况使得该地区民族众多,且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导致了该地区复杂的民族矛盾。

一战前,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接下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由此爆发。

一战结果大家都清楚,同盟国战败,奥匈帝国被肢解。而奥匈帝国被肢解后,塞尔维亚和黑山,以及从奥匈帝国分离出来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这个国家就是南斯拉夫的前身。

在这个联合王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是被并入塞尔维亚,那么塞尔维亚的国王也就成了国家的君主。但对于君主的权力,每个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意见,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以及塞尔维亚人组成的人民议会表示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避免国王独裁。

但是,亚历山大国王控制的塞尔维亚政府却反对。为此,亚历山大国王迅速取消了民族自治原则,并且在1929年解散了国会,开始独裁专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

于是,亚历山大国王把国名改为了南斯拉夫王国,并且将国内33个省合并为9个,在改革中,国王还试图将南斯拉夫全体国民塞尔维亚化。

改革中,所有政策都会偏向塞尔维亚,民族矛盾迅速上升。这种剧烈的国内矛盾直接导致了1934年,亚历山大国王在法国马赛被国内反对派刺杀,而接下来继承权力的保罗亲王选择妥协,直接给予了克罗地亚自治权。

此举属于火上浇油,基本上等同于鼓励了南斯拉夫王国境内的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客人、马其顿人,以及黑山人争取民族自治的决心。另外,克罗地亚得到民族自治权后贪心不足,决定扩张势力,建立大克罗地亚。

二战时期,南斯拉夫境内比较有意思。

纳粹德国打过来的时候,不满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其他民族纷纷投靠德国,做起了带路党。另外,王国内,很多塞尔维亚人也认为政府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力度不够,也选择了投降德国,做了带路党。

于是,南斯拉夫王国里外不是人,在一大票带路党的手中灭亡了。

也因此,在二战中,我们看到了奇葩的一幕,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以及其他民族争相与德国合作,甚至达到了献媚的程度。而他们彼此之间却仇杀不断,打的异常火热。

南斯拉夫

当然,在二战中,南斯拉夫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了抵抗,其中就有铁托。

在南斯拉夫整体沦陷后,铁托依旧没有放弃,反而是选择斗争。在反抗德国的过程中,铁托凭借个人能力,以及苏联的支援,逐渐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个人威望也开始在国内确立。

二战结束之后,铁托掌控下的南斯拉夫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过,由于苏联试图控制南斯拉夫,进而将南斯拉夫变成苏联的卫星国,由此,铁托对苏联好感迅速消失。

为了抵抵御苏联的渗透,铁托和苏联分道扬镳,并且向美国抛去了橄榄枝。

而由于南斯拉夫的地理位置处于冷战中两大阵营的中间地带,再加上其地理环境易守难攻,所以,苏联选择了忍耐,并没有任何打算攻打南斯拉夫。而美国也乐于见到红色阵营第三强国中立,就这样,南斯拉夫外部环境得以稳定。

正是因此,南斯拉夫在当时的国际地位非常高,还顺势和印度、埃及发起了一个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不结盟运动。

再说说南斯拉夫国内。由于铁托是克罗地亚人,所以,他自然而然的摒弃了大塞尔维亚主义,他给予了国内各个民族尽可能的自治权。

这件事不好评论,很多人都说这是铁托的败笔,给南斯拉夫解体埋下了伏笔。倘若二战结束之后,铁托靠着个人威望,以强硬手腕促进民族融合,那南斯拉夫很可能不会解体。

不过,当时南斯拉夫旁边就是苏联,他与苏联分道扬镳,必须要谋求国内稳定,如果铁托以强硬手腕促进民族融合,必定会引发国内矛盾。苏联会不会趁机渗透,或者直接介入冲突呢?

要知道,南斯拉夫王国时代就曾以强硬手段促进民族融合,结果国内矛盾激化,国王被刺杀,而且还碰上纳粹德国,整个国家大部分民众都成了带路党。

所以,铁托的决定不太好评论。

不过,给予了各民族充分的自治,维系南斯拉夫统一的就只有铁托,以及铁托掌控的军队。然而,当苏联军队悍然入侵捷克后,铁托又决定组建边防军。这是一项全民防御计划,几乎所有的适龄青年都会在军队中接受训练。由此,地方武装力量崛起,南斯拉夫陷入分裂已经成为了必然的事情。

1980年,铁托去世,南斯拉夫由国内6个共和国,两个自治省代表轮流执政,这种机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极大的助长了地区分裂态势。

最终,当苏联失去对西方的威胁,西方国家不再需要南斯拉夫时,欧共体开始处心积虑的分裂南斯拉夫。

最先跳出来的实际上是德国,当时的德国虽然致力于国家统一,但却想着让南斯拉夫分裂。目的很简单,只有削弱南斯拉夫,才能将自己的影响力深入巴尔干半岛,从而获利。于是,当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时,德国首先跳出来承认两国,并且给予的各种援助。

而欧共体看到那斯拉夫的分裂,想法基本和德国一致,吸纳成员,壮大自己,以图在冷战结束之后增强国际地位。于是,欧盟各国开始支持南斯拉夫国内分裂势力,而这些解体出来的小国,也迅速被吸纳进了欧盟。

看到这儿,美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唯一的超级大国,怎么能不分一杯羹。于是,本着搅乱欧洲,削弱欧盟,以及壮大自身的目的介入南斯拉夫。

最终,南斯拉夫以解体告终,整个地区四分五裂,成为了各大国较量的舞台。

阿玛特拉斯是什么意思?

阿玛特拉斯是贝西克塔斯队球员。2010年7月27日,阿玛特拉斯加盟土耳其贝西克塔斯足球俱乐部。阿玛特拉斯的年薪为270万欧元,双方签下了为期2年的合约。2010年8月9日,阿玛特拉斯在贝西克塔斯对阵比利亚雷亚尔热身赛中首次代表贝西克塔斯出场。2010-11赛季,阿玛特拉斯代表贝西克塔斯在各项赛事出场37次,打进11球,帮助球队夺得了土耳其杯的冠军

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

我们都知道,被称为中亚国的几个国家当中,除了塔吉克斯坦之外,其他国家几乎都为同一人种,也就是说,他们有着相同的祖先,生活在同一方蓝天之下。可是,这样美好的事情却并没有换来良好关系,比如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这两个国家那可是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起来话就长了。

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矛盾,那可真是由来已久

说起来,这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矛盾,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至今为止,恐怕要有上百年的时间了。

在最早之前,其实乌兹别克斯坦是从汗国属地变成苏联加盟国的过程,但这个时候的吉尔吉斯斯坦则属于我国的领土。后来因为沙俄的入侵,最终成为了吉尔吉斯苏维埃共和国,也变成了苏联加盟国的一分子。

这共同成为苏联加盟国的命运虽然相同,可却让他们相互之间产生了矛盾。原来,当时大家都以放羊为生,今天迁到这里,明天挪到那里,具体的国家区域划分并没有太明确。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人种几乎相同的原因: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叉而居。

可是,成为苏联加盟国就让他们变得有点不一样了,哪块地是我们国家的,哪块地是你们国家的,这都需要区分好,不然就会显示出国家的劣势来。

从保护国家每一分领土的原则出发,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就算较上劲了。什么意思?领土边界不清,争端时常产生。

比如说有些乌兹别克斯坦的人,他们其实是一直住在奥什州和贾拉勒阿巴德州的,而这两个州实则属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如此一来,你说这两个州到底是哪个国家的呢?两个国家又如何不争,不打呢?

于是,为了争地盘,夺领土,这两个国家就算干上了。特别是1990年,这时苏联已经到了解体的边缘,早没精力来管他们的闲事。奥什州的乌兹别克人特别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人权组织,说要将这奥什州并入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能同意吗?他们马上也成立了一个保护领土的组织,专门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人权组织对抗。一来二去,两国发生暴力冲突。据说当时双方打了起来,然后打死了两百多人,受伤的更达千人。

苏联自身不保,哪有闲工夫来管这些事呀,不但不能管,还因为债台过高,让这些加盟国的民众日子紧张。为了生活,人们就更加重视资源、竞争。如此这两个国家的政府、人民,相互不服。

当然,这是矛盾从起源到升级的过程,虽然有暴力冲突,但好在两个国家都没有发动兵变,这也算是克制了。可这仇也算结下了,所以后面的国民关系就这样死死卡住了。

矛盾升级,两个国家的仇恨就这样奠定了基础

后来,苏联解体了,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为了发展都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是,不可见的涌动之火却一直没有熄灭,两个国家的人民之间相互仇视。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就认为,吉尔吉斯斯坦人是最懒的,好吃懒做,而吉尔吉斯斯坦则说:乌兹别克斯坦的人最狡猾,唯利是图。

这样你一来我去,时间长了势必要发生冲突。2010年,两个国家便因为牧场问题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这一次还是身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索赫飞地居住的乌兹别克斯坦人,他们打起来真的是往死里拼,直接伤亡高达数千人。

这之后便又是长久的对峙,但一点也没有和平发展的态势。如此两国互不相让的发展未免让外界奇怪,就为了一点领土,至于这样刀枪相见吗?而且一闹这么多年,就不能从根源上找一个解决之道吗?

说起来,这大概还真不容易解决,当年苏联成立了联盟帝国,虽然看上去很强大,但却在其中留下不少的隐患。为什么这样说?很简单。苏联要联合大家,就一定要让各国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团结。

所以,苏联对这些民族国家进行了民族区分,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这时“融合”是有了,本来大家就是杂居状态,但团结却是未必,一些国家的民族、边界、聚居地归属等问题就如同一颗炸弹,被掩到了“大团结”的深处。

当苏联一解体,这些国家便忙着找自己的领土与边界了,如此不打个热闹才怪呢。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就是如此,多少年来,他们就为了个聚居区的归属而闹得不可开交,从政府到民间,没有一点相让、和平的意思。

你说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谁会后退一步呢?恐怕只有让苏联再站出来从中调和才行吧?可苏联在哪里呢?早就没有的“领导国”,如果能起死回生?

据说,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之所以会如此不可开交,那是因为领土边境线太长了,约为1378公里,这里面还不包含未定义的230公里。这样一大片土地呢,谁肯白白拱手让人?如此不是有得闹了?

其实,不只是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不和,就连塔吉克斯坦也是其中之一国。这三个国家之间,那才叫你方唱罢我登场呢。但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想要兵不血刃地和平解决,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或者说,不是哪个国家单方面妥协的事情。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