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的傻姑娘有多傻(外婆家炉鱼加盟店官网)

更新时间: 2023-06-28 09:00:17
本文目录

外婆家炉鱼加盟店官网,你见过的傻姑娘有多傻?

我见过的“傻姑娘” 是我以前的邻居小芳,因为她的傻,家里人到现在还怨恨她,她自己日子过得也不如意,我把她的经历给大家讲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小芳今年30岁,人长得漂亮,高鼻梁,大眼睛,瓜子脸,身材也好,小时候大人都说她是个美人胚子。她学习好,目标是考上一本院校,可她高二的时候和班里的家豪互有好感,竟然偷偷谈起了恋爱,老师把双方家长叫到学校一阵狠批,小芳父亲到家打了她,从此成绩一落千丈,大学也没考上。小芳家里有亲戚在部队上,父母央求让小芳去当兵,事办成了,小芳去成都当了两年通讯兵,回来分到了银行上班。几年后,经过单位一位大姐介绍,和政府机关的老公认识、恋爱、结婚了,但她心里一直想着家豪。

家豪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一心想挣大钱,搞虚假交易,被判刑3年,出狱后回到了家乡另谋出路。

家豪到银行取钱,发现柜台里面坐的正是小芳,小芳也听出来家豪的声音,两人互相望着愣怔了半天。还是家豪先说了话:“你还好吗?”小芳嘴唇颤抖着说好。俩人互留了电话,约好晚上在咖啡厅见面。

一来二去,两人来往频繁,家豪现在在一个小证券公司做理财顾问,股市不景气,饥一顿饱一顿的。小芳觉得和他在一起又有了爱情的感觉,尽自己的努力帮家豪拉生意。家豪对小芳也有好感,无奈人家已经是名花有主了。

一次两人合作办成了一个大单,家豪晚上在市里最豪华的酒店请小芳吃饭,小芳红酒喝得多了,讲起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说不是自己想要的,没有爱情。家豪仗着酒劲说你看我怎么样?不行你离婚嫁给我吧!

小芳要离婚了,家人朋友都急了,说她是“傻姑娘”,老公是公务员,就是小芳不上班他也能养得起,现在竟然要和没有正式工作的家豪结婚,简直让人不可理喻。父母说你要离婚以后就不要登这个家门了,小芳也是个倔脾气,真是连着几年没回家,和家豪也不举行婚礼仪式,两个人就同居了。

家豪觉得小芳为了他牺牲太多,劝说小芳一起回家看看,两人买了礼物回到了小芳父母家,她妈和小芳抱头痛哭,也算不计较以前的事了。

怎样做又香又软的油饼?

步骤1

(他娘的谁把我步骤图给删了?)半汤面和面,先倒入少量热水,把面粉用筷子拌成大片雪花状,再用冷水少量加入,揉成面团。

步骤2

面团醒面20分钟以上,然后分成若干个拳头大小的剂子。

步骤3

大葱切沫,倒入五香粉和盐。热锅倒入油,待油温烧热关火倒入装葱沫五香粉和盐的小碗里制成葱油。

步骤4

揉好的面团分成几份,擀成大长片,稍薄些。刷上葱油

步骤5

两边向中间折起

步骤6

然后在中间来一刀,就能做成两个饼了

步骤7

把饼一个一个卷起来,跟便便一样

步骤8

再用擀面杖擀成大面片

步骤9

平底锅少放几滴油,放入大饼皮,烙至两面金黄(注意用中小火慢慢烙,火大了容易糊,口感也比较硬)

有谁知道四张机的意思吗?

风靡世界的权游第八季最后一集结束的时候,那个玩世不恭的侏儒小恶魔说了一句洞彻人心的话,他说:“历来打动人心的不是权力,地位,金钱,而是故事,是深入人心的故事。”没错,正是如此,金庸先生用他老练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射雕英雄传的故事。而这个剧情中,有那么几句诗,让人听来深藏于心。

瑛姑的痴心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小时候看电视剧的时候不懂情爱,不太体会离别。只觉得这几句诗读来上口,隐隐的含有不可言明的深意,于是便谨记在心。等到长大了,再翻看这部经典,再看到这几句对白,才真正体会到那种刻骨铭心的别离。

这几句说的是瑛姑,说的是老顽童周伯通。说的是他们之间爱恨别离的故事。小时候不懂瑛姑,看不懂执着,总觉得她精神有些问题,一个人从刘贵妃没落到隐世埋名,对着满园桃花,只是空吟几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然后,就满脸莫可名状的哀愁。这种寂寞的情爱,不是少年时能体会的。长大了,才明白,如此执着的一个人,却是人海茫茫,难以找寻的一个人。

刘贵妃,也是瑛姑。她是为了爱可以甘愿付出一生的人。她是为了爱可以保有初心的一个人。她也是那个为了爱,宁可孤苦一生的一个人。当年,当她和周伯通私通的事情被段王爷知道,如孩童心态的老顽童只知道一走了之,留下一地鸡毛等她来收拾。而她,恨了吗?我想她是恨了。爱有多深,恨有多深。而她却是坚持又爱又恨的人,即便是再恨,她也没有忘记曾经的爱。直到他二人私通的孩子被打死,直到段王爷眼看能救而不救。她痴傻的哀求,却是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看着一份曾经的爱情支离破碎,一份开出的花朵遇雪而亡。她自己隐居乡野,自己空对满园桃花,自己空念几句残诗,自己将爱和恨雪藏。

她可能恨过周伯通,恨他只有开始,却不管结果。她更会恨段王爷,恨他不念过去情,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身死。她更会恨裘千仞,那个铁掌将自己的孩子打死的仇人。可是她不止有恨,仍旧有爱。当她扎了郭靖假扮的一灯大师一刀以后,却再也下不了手刺下第二刀。不念旧恩,便不会有真情,这是瑛姑,是堂堂天地间的一个平凡女儿家,如此的恨,如此的爱,还如此的坚强。如此的执着,如此的寂寞,却如此的悲悯。

直到百年以后,当年的青少年的情爱已经成为过去。而她,还在空空的守候。直到杨过和郭襄的到来,她才说出了百年守候的那份期盼,想再见一见,那个曾经“逃走”的周伯通。为了一份爱,她苦苦守候了一百年,想来这几句诗,在这百年之中,不知道辗转已经念白了多少次。

也终归是,不负众望。老顽童终于成长为周伯通,活足了一百年,他终于想明白了当初的“逃离”是多么的不应该,也终于等到了那句“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这份迟来的相聚,瑛姑依然如当初一样,变成一个孩童,面对曾经的失去,就好像从来不曾亏欠一样,又不计得失的重新接受。

你可记得白发魔女?你可记得李莫愁?你可记得周芷若?你可记得那些为爱迷失的人?她们的爱都抵不过一个瑛姑。

四张机原本是九张机

《四张机》相当于词牌名。最早见于《乐府雅词》中录取的宋代无名氏的词。金庸借用这一首短诗,却像娓娓道来的背景音乐一般,阐述了周伯通与瑛姑的百年缘分。九张机如下: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除了从一张机唱到九张机,有些前后还各有一阙词,共十一阙词。从词意可以看出,借用织女的纺织动作,来描述儿女的相思之情。这里的“张”是动词而非量词。描绘的是织女抛掷梭子织布的动作。可惜九张机的作者,历史并没有保留名字。至今不知作者为谁。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这首词浅显易懂,又温婉入心。描述的是一个安静的织女在台前织布。费了好大的功夫,一对鸳鸯便栩栩如生的织就而成。而作者叹道,如鸳鸯一般的一双璧人,世人谁不希望?而这位织女更是希望能如鸳鸯一般有君子相伴,可惜的是,鸳鸯织就容易,可是你看那织布的人儿,已经添了霜愁,如今已经白发泛起,却仍不见思念的人儿。

正是金庸的这部武侠小说,让人更加感慨于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懂爱的人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就像瑛姑,懂她的人便理解为何她会朝思暮盼,明白她为何热泪盈眶。也很感谢金庸老爷子,能让这份真爱有个圆满的结局。

虽然,历经百年,终究,不负所望。

林黛玉从家中出发时是五岁?

首先林黛玉从家中(扬州)出发的时候是六岁多,不是五岁;她要去的贾府不在金陵,而在京都(北京),她到达贾府的时候,也不可能超过七岁,她没有在路上忽然长了好几岁,这一点基本可以肯定,因为就算黛玉耽误的起,她老师贾雨村可等不急。

《红楼梦》前几回时间衔接十分紧密,直到了到了宝钗进贾府的时候,才出现了黛玉年龄不符之谜,书中虽没有明写,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结合后面章节的插叙来寻找答案。

黛玉五岁出场,六岁丧母,离家时不足七岁

林黛玉是在书中第二回出场的,她出场的时候是五岁。

标题前半句“贾夫人仙逝扬州城”,说的是黛玉之母贾敏,在扬州病逝。文中提到:

(贾雨村)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方,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今如海年已五十,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偶遇两个旧友认得新盐政,遂将雨村荐进衙门去。这女学生年纪幼小,身体又弱,工课不限多寡,故雨村十分省力,正好养病。看看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

这里已经写明了黛玉之父林如海,原籍是姑苏,即今天的苏州,他因为被钦点了巡盐御史,携带家眷到维扬上任。

维扬,就是今江苏省扬州市,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庾信在《哀江南赋》曾写到:“淮海维扬,三千余里”。

当林如海来到扬州上任,想请给五岁的女儿林黛玉请一个家教老师,这时候被参奏革职贾雨村,也云游到了扬州,不幸得了一场比较厉害的感冒,在旅店里住了好多天,虽然养好了病,钱也花光了,正想找一份免费吃住还能挣钱的工作,碰上了两个老朋友就把他介绍给了林如海。

贾雨村作本身是进士出身,又曾经做了几年官儿,以他的学问给林黛玉当家庭教师实在是绰绰有余,加上林黛玉身体又弱,贾雨村的教学工作就更加轻松了,晃晃悠悠,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林黛玉六岁了。

此时林如海夫人贾敏一病而亡,女学生林黛玉奉侍汤药,守丧尽礼,也病倒了,林如海就给贾雨村老师放了假。

这样一来贾雨村更无聊了,没事就出门瞎溜达。

注意,这里有一个时间差,不知道贾雨村已经放了几天假?

毕竟这期间经历了贾敏从生病到请医生治疗,直到亡故,还有办丧事的时间。

预计少的一个月,多则三个月差不多,时间再长了贾雨村估计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在林府混下去。

且说,这一天无聊至极的贾雨村出门溜达,碰上了当年做官时候结交的古董商朋友冷子兴,俩人在地摊上喝酒,冷子兴摆了一通龙门阵,把贾家宁荣二府的情况交代了个清清楚楚。

注意,这里冷子兴提到了宝玉的年龄,他说:

(宝玉)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

这里十来岁与黛玉的年龄差距太大,应该是不准确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此处冷子兴提到宝玉的年龄应该才是对的,如下:

“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俩人刚说完,准备拜拜,结果迎头撞上了一个来给贾雨村报喜的人,正是张如圭。这个倒霉的老张是贾雨村的老同事,是被贾雨村参革一案牵连的,也被革职在家,他是扬州本地人。

这一天老张刚从报纸上看到京城里传来的好消息:说之前被革职的官儿,又可以重新启用了。他正四处找关系准备重返官场,凑巧看到贾雨村,就报了个喜。

抱大腿专业户贾雨村一听,还有这等好事儿,赶紧跑回林府求林如海去也。

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不超过七岁,宝玉比她大一岁

贾雨村一溜小跑回到了林家,把事情跟林如海一五一十说了。

林如海答应的也很痛快,当即表示可以托贾政帮他复职,连上下打点的钱都帮忙出了。

但同时他也有一件事拜托贾雨村:送林黛玉去贾府。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

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尚未行,此刻正思送女进京。”

“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林黛玉出发之前,贾府派了了男女船只来接。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贾府必定是在确切得知贾敏病逝的消息后,才派人来的,这一路上的行程,我们来算一下:

从北京到扬州,明朝时期走京杭大运河大约是1600多公里,当时运河上帆船主要依靠人力

、畜力和风力行驶,顺流逆流各有差别。,而且在夜间通常是不行船的。

参照乾隆下江南为例自,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正月十一日车架从京师出发,走京杭大运河顺流而下,二月二十七日到达杭州。三月初六启程回銮,走京杭大运河逆流而上,四月二十六回到圆明园驻跸。

当然林黛玉和贾雨村的船肯定不能跟乾隆的船相比,但是也应该是上好的帆船,林如海有足够的条件提供,应该都是靠人力和风力行驶的。而且他们专注赶路,并不像乾隆一样沿途要走走停停,耽误功夫。而且扬州也比杭州距离北京近不少。那么黛玉坐船从扬州家里辞别父亲弃岸登舟,到达北京,快则两三个月,多则三五个月。

按照贾雨村心急如焚想要复职的心情,这一路上的行程恐怕是慢不了的。

那么,就算黛玉这一路走了4月,加上贾府派往扬州接她的人在路上的1个月,再有等黛玉病愈的时间,就算3个月吧。

再算上贾敏自生病、去世至丧事的时间,也算3个月。

那么这时候黛玉到达贾府的时间,还是在七岁左右年纪。

书中写到黛玉和贾雨村到了北京后就分道扬镳了:

一日到了京都,雨村先整了衣冠,带着童仆,拿了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上投了。

贾政一看是林如海托付的人,极力帮助,等到题奏之日,帮贾雨村谋了一个复职。书中写到:

不上两月,便选了金陵应天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不在话下。

敲黑板,划重点,注意上面这句话,大有文章。

贾雨村打了北京立刻来拜会贾政,贾政答应帮忙,却不是立刻就帮忙而是要等到朝廷规定的时间“提奏之日”才能帮他谋取复职的事情,不到两个月,贾雨村选上了金陵应天府,然后上任去了。

从北京到南京,比从北京到扬州还要远一点点,水流而下,而两三个月足够了

也就是说贾雨村从找到贾政再到去金陵应天府上任,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请留意这里的时间差,后面有用处。

再来说黛玉,她和贾雨村是同时到达北京的。书中写到:

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府打发轿子并拉行李车辆伺候。

从黛玉下船、进贾府、见贾母众人,拜两位舅舅不遇,至晚间见宝玉,宝玉摔玉,黛玉第一次为宝玉哭,都是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见于《红楼梦》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

按照上文推算,黛玉此时七岁左右。

按照黛玉的说法:“在家时记得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叫宝玉。”

那么此时宝玉应该不是上文中冷子兴所说的十来岁,而是八岁左右。

正因为都是七八岁的小孩,没有男女大防,所以贾母才让黛玉和宝玉都住在她的屋里,一个在碧纱橱内,一个在碧纱橱外。

另外,关于黛玉见宝玉的第一印象“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青年公子”,这里也很好理解,毕竟贾宝玉从小生活条件好,身高相貌长得出挑是很正常的。

宝钗入贾府的时候是十四岁,此时黛玉应该是十一岁

《红楼梦》第三回中写的是贾雨村送黛玉进贾府,黛玉面见贾府众人的事情。

到了第三回末尾,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黛玉)次早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又有王夫人的兄嫂处遣来的两个媳妇儿来说话。

也就是说黛玉进贾府的第二天一大早,给贾母请安后来拜见王夫人,看见王夫人和王熙凤在看从金陵寄过来的书信,注意,这个书信应该是薛姨妈寄来的,告知进京之事。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也是贾家的原籍,同样也是四大家族的原籍。薛蟠搞出了人命官司,薛姨妈不知道该咋办,就只能写信求助哥哥、姐姐。王子腾家也得了信,王子腾家潜来说话的两个媳妇,也是为了这事儿来的。

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居住的薛家姨母之子——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舅舅王子腾得了信,遣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

这里就非常奇怪了,我们都知道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正是应天府知府大人贾雨村,那么时间就对不上了。

我们上面分析过,贾雨村送黛玉到北京,他和黛玉是同时到达的,上岸后才分道扬镳。

我们也分析了,贾雨村从找到贾政到谋取复职,再到去金陵上任,最少也要两个半月的时间。

而薛蟠打死人的案子从出来,到薛姨妈送信到北京给王夫人,就算通过驿站日夜奔驰也要好几天功夫,那么怎么从黛玉这边看,就是成了一两天的事情呢?

贾雨村作为世俗中人,当然是一天天实实在在的过,但是林妹妹是红楼梦中人,所以恍惚一梦就过去了?

开玩笑,开玩笑,切莫当真。

我们暂且把这里当做一个的Bug,后面一起解答。

反正我们讨论的是黛玉的年龄问题嘛,就算上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差好了,这样算起来葫芦案发生的时候林黛玉的年龄应该在七岁左右。

还有个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薛蟠打死冯渊的案子,冯家告状告了一年,一直拖到了贾雨村来才又开始审理。薛蟠打死冯渊后不久,就带着母亲薛姨妈和妹妹薛宝钗以及香菱上路,直奔京都而来。

那么也就是说薛蟠他们竟然走了一年?这样的话薛蟠送宝钗选秀真是不怎么赶趟了,是避难才是真的。此处讨论年龄,并不深究。

书中又写到:

在路不记其日,那日已将入都,又听见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

等薛家到了北京,王夫人这边也受到了贾雨村从金陵传过来的信儿,说案子已经打点妥当了。

按照书中所写:宝钗比宝玉大两岁,与袭人同岁,又是前来参加选秀。那么根据清朝贵族女子参加选秀的年龄为13-17岁,宝钗进贾府的年龄应该最小应该是十三岁。

到了第二十二回就有贾琏和王熙凤商量如何给薛宝钗生日,宝钗进贾府的年龄看似明确起来。

王熙凤说:“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算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的年分儿了。”

又有“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的文字。

也就是说,自宝钗进贾府,这是第一次过生日,也就是说宝钗进贾府的时候是十四岁,的确符合选秀的年龄。

那么,按照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的算法,书中又有宝钗比黛玉“年纪虽大不多”的介绍,宝钗比黛玉大三岁,也是合理的。

那么宝钗进贾府的时候黛玉应该已经是十一岁,而不是七岁。

可是林黛玉的年龄从七岁忽然跨越到了十一岁,有四年的时间不知道去哪儿了?

这个bug和我们上文提到的林黛玉与贾雨村两条剧情线时间上的bug可以一起用书中这一段情节来解答:

《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哄黛玉,他说:

“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远你的呢?”

也就是说从黛玉入贾府,到宝钗进贾府,中间是间隔了“从小一出长大的”这一段时间,我们可以试着把丢失的四年时间填补进去。

那一年黛玉进贾府七岁,宝玉八岁,两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两人都养在贾母身边,一桌吃饭,碧纱橱内外同起同卧,四年时间过去,一个十一岁,一个十二岁,也算从小一出长大的。

这时候宝钗来了,宝钗正好是十四岁。

又有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后,在第七回遇见秦钟,秦可卿说秦钟和宝玉同年,(程乙本)书中明确秦钟此时十二岁,这样的话正好可以两下里对上了。

我们废了这么大劲,分析了这半天,问题解决了吗?

并没有,这只是一种以宝钗的年龄为参照的得出的推论而已呀!

按事件和时令推算,宝钗黛的年龄都是谜

由于红楼梦中的时间真的是乱的让人没脾气,我们现在换个其他的参照人或者按照节气时令来看就又乱套了。

不信,我们就来数一数从第三回宝钗进贾府,到第二十二回给宝钗过十五岁的生日,中间发生的事儿,这绝对不止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呐:

第五回:因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宝玉虽长辈们去玩,中午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游太虚幻境。

第七回:凤姐对王夫人说甄家送了来的东西,贾府的回礼交给甄家有年下送鲜的船带回去了。紧接着,次日凤姐,去宁府见秦钟。(冬天过年的时候)

第八回:介绍秦可卿身世,明确说出秦钟此时十二岁(参见程乙本,脂本没有写明是十二岁)。

第九回:就是宝玉和秦钟上学去。袭人说给宝玉包了大毛儿衣服,学里冷,还要记得笼上脚炉手炉。

第十一回:秦可卿病了,书中写到上月中秋节秦可卿还跟着老太太、太太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日以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了。

又明确提到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又一个冬天)

第十二回:同年冬天,贾瑞作死,凤姐设计他冻得半死,加上后来的仙人跳相思局,贾瑞不觉就得了一病各种症状,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一命呜呼。

冬底,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写书来特接黛玉回去,然后秦可卿去世,贾琏此时不在家。

第十四回:秦可卿葬礼,顺便提到了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回来。(又一个冬天)

第十六回:贾元春封妃,贾琏与黛玉从南边回到贾府。

第十八回 :十月份建成造大观园,就算按照黛玉的说法,按大观园建了一年的时间算。贾政奏本,皇帝批了次年正月十五省亲。贾府奉了此旨,一发日夜不闲,连年也不能好生过了。(又一个冬天)

直到次年正月十五元春省亲,正月二十一才是宝钗的生日。

就是王熙凤在二十二回中和贾琏商量,提到的十五岁及笄的生日。

可是,各位看官看看,这就又不对劲了!

虽然秦钟上学、秦可卿之死、贾瑞之死、林如海生病都属于同一时间段的不同故事线,但是这几回过去,中间光冬天就经历了好几个,一年只有一个冬天呀!

别说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我觉得比她小三岁的黛玉都快要过十五岁生日了呢。

除了宝钗黛的年龄之外,巧姐的年龄也是忽大忽小,谜之奇特,这里就不细说了。

其实关于《红楼梦》主角们谜一般的年龄设定,咱们可以理解为它就是一个bug,毕竟《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到现在也是一个没有完全研究明白的谜题不是吗?

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是作者采用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若是您真要较真的话是会很苦恼的哟~

参考文献:

程乙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你的公婆去世了?

公公婆婆去世的话,通知谁?不通知谁?是婆家的事吧,一般儿媳妇,或者女婿是不能请人的,按照礼仪,丧家没法接待你。

前年,姐姐的婆婆去世了,姐夫报丧,我们去行礼,我们是亲戚,都不能是我姐姐给报丧,必须是姐夫,或者姐夫的兄弟们。

到农村有一个讲究是,丧不报,孝不吊,意思是说,没接到报丧,绝对不能登门吊唁的,而报丧是儿子,孙子的事,没儿子的,女儿,外孙子报丧,没有谁家事让儿媳妇给报丧的。

所以就是公公婆婆去世,也看婆家去通知谁,我不可能去通知自己的,亲朋好友,就是我娘家,也要婆家的人通知,我都不会通知的,这是规矩,又是礼仪,也是传统。

谢邀请!😄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