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种小吃摊致富的故事,正发展成新的都市传说。
网上经常有“大爷卖烧饼8年,浙江7套房”、“山东煎饼村,家家买豪车,盖别墅”这样的新闻。
在北京黄金地段卖煎饼的大妈,与顾客争执过程中脱口而出:“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
这让许多都市白领备受打击,甚至不少人一半调侃一半认真地准备辞职卖煎饼。
那么摆个小摊卖煎饼真的是好生意吗?
我觉得这要从短期和长期来看。
从短期看,摆小摊卖煎饼是否是好生意取决于人们的看法。
如果主流看法是看不上摆小摊卖煎饼,觉得这能赚几个钱,那么摆小摊卖煎饼就是好生意。
如果大家都觉得摆小摊卖煎饼能够月入3万,那么摆小摊卖煎饼就不是好生意。
这应该很好理解,从供求关系上看,如果大家都不看好,从业人员少,但需求不变,供不应求,赚钱就容易,就是好生意。
如果大家都看好,甚至许多大学生和公司白领都准备卖煎饼,竞争就会异常激烈。
煎饼从业人员增加,供给增加,也许还没有到供过于求,但赚钱必然相对困难。
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体现,我现在特别信奉逆向思维。
股神巴菲特和他的好搭档查理芒格,都是逆向思维的坚定执行者。
巴菲特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正是逆向思维的最好写照。
查理芒格更是把逆向思维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发表关于如何成功的演讲,都要用“如何确保做一个失败的人”的逆向思维。
各个行业领域的财富和资源分布很多都符合二八定律。
为什么20%的少部分人获得80%甚至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多半是他们没有从众,做出了和80%的大众不同的选择。
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体现。
因此从短期来看,卖煎饼是否是好生意,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群来看,事实往往与大多数人群的看法相反。
这在股市等领域也一样,进入股市的好时机,往往与主流人群的看法相反。
如果主流人群都看好股市,看自行车的大妈都在谈论股票时,这是多半不是进入股市的好时机。
那么摆个小摊卖煎饼从长期看是好生意吗?
我觉得从长期看不是好生意。
北京那个卖煎饼的大妈为什么能月入三万,是因为她卖煎饼吗?或者是因为她非常勤劳?
但同样有很多非常勤劳的卖煎饼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不到月入三万。
注意新闻报道中一个细节,在北京黄金地段卖煎饼的大妈,这个黄金地段是一个关键词。
这个大妈之所以月入三万,主要是因为位置好,人流大。
即使她不卖煎饼,做其他生意,同样生意比同行好很多,做什么不重要,位置才是关键。
如果这个大妈的煎饼摊是正规的,需要缴纳租金,那么她一定会缴纳比冷门地段更高的租金,从而影响她的最终利润。
如果这个大妈的煎饼摊是违规的,虽然不用缴纳租金,但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被城管驱逐或者罚款,也会影响她的最终利润。
因此煎饼摊的收益主要由位置决定,并不是每个煎饼摊都能月入三万。
此外,从长期看,煎饼摊之所以不是好生意,还有用餐时间段和边际成本的原因。
大多数人只把煎饼当作早餐,大多数成交在早上7点到9点。
另外煎饼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边际时间是基本固定的。
每个煎饼都需要现做,即使手艺熟练,能加快制作时间,也有一个极限,每多做一个煎饼,就要多花一些时间。
而许多标准化的食品,比如馒头包子的边际时间很低,甚至趋向于零,蒸一个馒头和蒸十个馒头花的时间是相同的。
此外,煎饼摊因为流动性强,很难树立品牌,因此没法通过品牌增加产品溢价。
因此,从长期看,煎饼摊不是一个好生意。
那么如何把煎饼摊变成好生意呢?
要通过品类创新和宣传营改变用户的观念,拉长消费时段;
通过流水作业或者新技术和工具,降低边际时间,提升产出效率;
然后打造出品牌,完善管理,拓展连锁经营。
我觉得黄太吉的方向是正确的,虽然这家网红煎饼店从口味到模式都争议颇多,几次转型也不太顺利。
但如果创业者想做大做强,从煎饼摊升级到煎饼店是必经之路。
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分析,可能对你的启发是,应该多一些对关键方向的战略思考。
不管做煎饼,还是其他行业,都应该多思考它是否是好生意,以及背后的商业逻辑。
有了这样的思考,能让创业者的选择和方向更加清晰,获得一定的战略优势。
第一步: 面糊放锅上
家庭简单制作的黄太吉煎饼第二步
第二步: 平整的擀开
家庭简单制作的黄太吉煎饼第三步
第三步: 然后打一个鸡蛋上去
家庭简单制作的黄太吉煎饼第四步
第四步: 打散铺开
家庭简单制作的黄太吉煎饼第五步
第五步: 再撒上小葱和榨菜
家庭简单制作的黄太吉煎饼第六步
第六步: 再放黄瓜丝
家庭简单制作的黄太吉煎饼第七步
第七步: 放脆饼
家庭简单制作的黄太吉煎饼第八步
第八步: 抹上海鲜酱
家庭简单制作的黄太吉煎饼第九步
第九步: 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