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润,但也高风险!
从2019年猪肉价格飞涨开始,不少畜牧养殖户都将目光转移到了肉猪的养殖上。在猪肉价格平均每斤超过30元的水平下,仅仅一头出栏肉猪可获得的利润就高达2000元,可以说是使得不少人纷纷投身猪肉养殖中去。时至目前的2020年,猪肉价格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势头高居不下,这使得先前观望良久的许多养殖户都不禁跃跃欲试。然而,不少人也因此担心,害怕猪肉价格会在未来有着大幅度跌落,那么猪肉养殖行业的前景在2021年至2023年究竟是如何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看看。
行业前景2020年年底,是生猪周期的时间段。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量以及供应量的调查,尽管在那时猪肉价格可能从目前的18元每斤出现小幅度下跌,但基本水平还是可以维持在15元每斤。长远来看,直至2023年,作为居民必需品需求日益增长的生猪价格都不会低于12元每斤。根据生猪养殖成本8元每斤来计算,一头猪在未来20年获得的利润都不会低于800元。
从业建议:高额的回报一向伴随巨大的风险。养殖行业,尤其是猪肉养殖,需要的不仅仅是农户的毅力与坚持等心理条件,更需要技术与资金的支持。尤其是目前稍大规模的个人养殖,在商品猪生长的半年内不仅需要巨额的投入,更是会出现零利润的现象。如果遭遇市场行情的突然变化或是大规模猪瘟等疾病的暴发,许多农户不仅会颗粒收,甚至会赔本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针对这种情况,对于普通的农户,专家意见为:小规模养殖,长时间出栏。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饲养三头左右的种猪,间或以玉米、南瓜等农作物作为补充饲料。在提高粮食的增值收益的同时优化了猪肉品质,使得其在出栏时拥有大规模养殖所不具备的优质肉质。
综上所述,对于个体农户们来说,小规模养猪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然而一旦涉及到大规模养殖,就一定要考虑到国际环境的因素:海外市场的影响以及全球疫情的波及。如果是养猪行业、尤其是养殖行业的门外汉,千万不要贸然跟风进行大规模猪肉养殖的活动,否则轻则颗粒无收、重则倾家荡产。
因此,小编给大家的建议是: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变化,认真听取专家学者意见,遇到问题积极联系行业前辈解决,拥有坚实的基础以及抗压稳健的心态。只有具备了以上几点,才能在有风险频发的养殖业乘风而上,赚取利润。
一、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对2022年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予以支持。对省级新认定的“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奖励20万元;对省级认定的小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奖励20万元。
二、数字化赋能中小微企业。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开展企业上云培训对接和咨询诊断活动,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由点及面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
三、创新金融信贷产品。聚焦“专精特新”“智改数转”企业,分类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创设“智改数转贷”“专精特新贷”“小巨人贷”等专属信贷产品。
四、建立联合采购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产业联盟平台桥梁作用,搭建重点产业中小微企业联合采购平台,提高原材料保供对接服务能力,分产业收集中小微企业采购目录,联合多家企业共同采购,帮助中小微企业在大宗采购上具备“量”的优势,享受更优惠的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五、保障企业连续稳定生产。将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保障其在环保达标条件下不停产不限产。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分级分区管理、正面清单部门协商和动态调整机制,扩大正面清单企业纳入范围,采取差异化管理,坚决杜绝“一刀切”。
六、持续优化涉企管理服务。推动涉企事项“一网通办”、“一网通查”,优化办理程序,推广“免申即享”“无纸申报”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严格按照执法计划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进行监管执法,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即办。
七、持续清理偿还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全面排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工程、货物、服务账款,加大清欠力度、建立欠款台账、制定清偿计划,确保按时限完成清欠任务。
八、开展企业家进机关活动。建立政企互动长效机制,定期邀请一批企业家走进机关,开展“双向互动”活动,让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机构设置、服务职能,向企业家宣传解读政策,“面对面”交流、“零距离”解难,畅通服务企业渠道,构建新时代“亲”“清”政商关系。
九、开展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行动。为每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服务专员,“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为每家企业至少解决一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