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孩子报个课外班(少儿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3-13 18:29:31

关于美术好在哪里呢?到底有没有用?

我可以通过我的专业技能分析。

一般学画画分几类。

一类是直接一生从事绘画行业(像我这样)

我小时候学画画,父母和本人也没有想那么多,因为喜欢就学了,画画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因为学了画画,有了一项自己的特殊技能,所以在家人或者学校都很容易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性格活泼,自信!

长期画画久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注意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还比以前好动的时候更加能安静的做一件事了。

观察力和注意力是因为平时画画偶尔会写生,所以锻炼了自己的这两项优势。画画时间长了喜欢,画出来的作品很让自己自信,所以就会更加自信和耐心以及更能坚持去做一件事。

学画画后转设计

也不能说是转设计,本身就是一起的,只是慢慢将专业细分。

设计行业也是各式各样,都是需要绘画功底,像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设计,广告设计,平面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这些所有的设计都是离不开绘画的专业基础的。

还有一种就是小时候学了画画。后面因为各方面原因没有坚持,或者学画画后面也转行。

这部分人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小孩可能因为学业就放弃或者减少兴趣班的学习,还有的是我们的同学。后来因为工作等原因转行。

但其实无论是那种人,只要学过画画对我们的影响都是一生的。学过画画的人,她的构图,做PPT或者文件等排版自己摄影、服装的穿搭、审美、性格的培养等都会比没有学过画画的好很多。

所以学画画还是很有用的啦!

就人们的常识而言,绘画属于美术,美术属于艺术。因此,把儿童绘画看作艺术活动,儿童绘画作品列入美术范围似乎没有异议。但是,有人提出为什么儿童绘画作品不能够成为艺术经典?才气横溢的小画家其后未必能够成为美术家!这一有目共睹的事实仿佛也在告诉人们,儿童绘画虽然受到包括毕加索在内的众多美术大师的高度肯定,却仍然没有登上人类文明的艺术殿堂。这确实让普罗大众感觉有些扑朔迷离、无所适从。社会如对儿童绘画失去正确的判断,将对儿童艺术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儿童美术教育受到空前的高度重视,美术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而绘画自然是最为常用的表现方式。绘画不仅是学校的课程,也是有条件的城镇地区校外美术机构的追求。不少家长积极送孩子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儿童绘画也是首选。如此“学美术”的热潮让人感到其后的实用、功利动机。绘画对于美的追求因此与艺术错位。学画画等于学美术吗?学美术是否就是学艺术?这类问题在儿童绘画活动中表现得似是而非,确实有讨论的必要。

貌似美术的教育

我们将绘画、美术、艺术几个词放在一起,视之类同、交错使用,已经成为习惯而“熟视无睹”。即使如本文,这几个词之间也能够相互替换。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考证,“美术”是20世纪初从日本引进的外来词,在欧美国家这个词与“艺术”同义。中国汉字自古就有“艺术”一词,其文字含义非常明确,《后汉书》称:“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订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并注曰:“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而“美术”一词进入中国则经历了几次“变脸”。它最初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蔡元培、鲁迅等人写下的《美术的起源》、《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等文章都是作这样的表达。但是,随着西方国家“艺术”一词输入,“美术”一词含义也发生变异,一度与“图画”含义等同,至今仍有不少人视美术为绘画,甚至1956年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还称为图画教学大纲。后来,“美术”一词逐渐定位于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将绘画囊括为家族成员之一,尽可能区别于“艺术”一词。由此看来,绘画、美术、艺术这几个词在中国混淆使用有历史渊源,但是同属于一个活动范畴却也没有异议。

再来看儿童绘画是如何进入美术领域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论及的儿童绘画不包括如西班牙毕加索、中国王冕那样的早熟儿童作品,属于传统文化模式标准选择的。本文谈及的儿童绘画是处于各种美术教育环境中、每个儿童都能够参与的绘画活动。这样的儿童绘画在历史上不入艺术的“法眼”,本来就没有进入美术的领域。但现在各种儿童绘画作品的展出和画册出版却与美术领域的其他门类不相上下。事出有因,首先,将儿童绘画与艺术拉上关系是西方科学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肇始于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发达。当很多心理学家将研究的目光聚集于儿童时,19世纪末的欧美各国出现了儿童研究的热潮,许多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如意大利人里奇出版了《儿童的美术》(1887年),法国学者柳克相继出版了《某一个儿童的描绘》(1913年)和《儿童的绘画》(1927年),后来又有美国学者诺达对儿童绘画的分析、出版了《儿童画的发展过程》。通过这样一场儿童美术研究运动,心理学家对儿童绘画作品中的造型和色彩进行观察、分析,揭示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及其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同时,还发现了儿童绘画与人类原始艺术之间的某种联系,甚至能够解释艺术发生学的一些问题。这也许是儿童绘画和美术第一次拉上关系。此后,西方的现代艺术运动强调创新和多元,现代艺术家从儿童艺术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表现对接之处,儿童画最终与艺术大师的作品成为同构物。儿童绘画于是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一道,成为了美术的一部分。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还是回到儿童绘画研究本身。

儿童绘画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恐怕没有任何艺术创作具有这样纯正的“原生态”背景。经过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绘画四大概分为涂鸦期、图式期、写实期。每个儿童的绘画活动都会经历这些阶段,虽然每个个体相对时间长短不一,但发展顺序是一致的。从儿童绘画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儿童心智和能力的成长,尽管这此绘画作品具有浓厚的情意表达性,却没有太多的情意差别。正如所有孩了欢笑和哭汉的原因基本相同一样,儿童绘画的可爱之处在于为经成人世界污染的情意宣泄和流露;反之,则是成年人的意识传达工具,像个“小大人”似的学习理智的表达。在这两种儿童绘画状态产生的背后,其实反映出的是两种教育理念。前者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成长,后者是儿童按照成人设定的方式去成长。进而言之,前者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后者的教育是以学科为中心;现代教育较倾向于前者,传统教育更倾向于后者。那些强调情意宣泄的绘画作品,实际上反映了现代美术教师的一种取向——以艺术为基础展开教育。这一思想由英国美术批评家、画家、诗人赫伯特·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进行了集中表述。其实,儿童绘画就是对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手段,尽管与美术表现甚至艺术杰作有着许多联系,但它从根本上是一种教育工具。儿童绘画虽然穿上了“美术”这件外衣,成为文明的出发点和文化的起跑线,但在“亚美术”状态下是不可能进入美术史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作品的经典性,其终点是教育,最终作品是儿童本身。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