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什么能有一个月1000块收入(1000元的创业项目)

更新时间: 2023-03-13 18:28:06

根据你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的投资收益率,投资10万,一个月1000元收入,1000/100000=1%,就是月利息1个点,年利率12%,这个不算太多,但是,你要每个月都能稳定收入,就要进行很好的规划,做一个长期投资。

我觉得有下面几个出路:

首先是投资股市或基金,遇到好的行情,选对股票还是可以赚到1000元的,这有几个条件,一是你要股市行情好,想现在这样股市浮浮沉沉,可能不行,二是你要选对股票,即使行情好的时候,个股表现也不一样,所以你要有一定的选股能力。

其次,可以用10万元投资一个奶茶店或者果饮店,当然,你要选对位置,可以在人流较多的十字路口,也可以选择在大型商场内部,占地面积不大,投入不多,如果经营较好的话,也能达到你的目标。

最后,如果有关系比较好的创业者,你可以选择投资入股,毕竟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还是有很多小型公司缺钱的,你入股以后,作为股东,公司运营好的话,每个月应该能达到你的期望的。

这两年生意难不难做了?

从体感是的,15年那会我是做互联网和传媒广告的。传媒这个行业比较有意思,是效率最高的中间渠道之一。所以一般来说,传媒人的市场敏感度都比较高。

毕竟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抱有很好的预期,愿意投广告。市场坏的时候,正常运营都没钱了,宣传支出肯定是更少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传媒可以从广告数据中看到市场的反馈。点击量和转化量可以看到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同比和环比下滑的整体行业转化情况可以看到市场消费能力,所有行业的转化量加总可以看出市场消费能力是增加减少了,还是偏向于某一个行业了。

总归,

是能有一个直观感。

而15年之后的体感就是市场消费能力持续下滑,全行业的广告点击量变化不大,但转化量却急剧降低。就像马云说,他不知道每天1700万人在淘宝上看东西,但不买是为什么?我想我可以回答他,不是不买,是老百姓没钱买了。

17年和18年的时候,市场有过一波小的反复。当时的感觉是有点最后的疯狂,商家各种活动低价清了一波库存,消费者各种贷款爽一笔清仓。果然19年就开始出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国民储蓄走低,债务数据居高的情况。

等到18年那会我从传媒到了半咨询行业,接触的数据更具体更多了,对于诸多行业的理解也比以前全面了一些。从一堆数据中看到的是,各个行业好不容易清干净的库存,在短短一年的瞬间内又重新堆满,而消费市场却明显的后劲不足。拉开数据表一看,一堆公司的库存都逼近红线。

换言之,

大量公司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个崩溃,不是有钱没钱的崩溃,很多企业账上或者老板账上都是有钱的。只是从数据上可以看到,每个行业的盈利能力都到了红线。市场上压根吃不下这么多的商品了,产能过剩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以至于越是优化企业结构提高生产力,库存就越高,企业就死的越快。

而降低成本又是整个供应链的事,压根不是某一个环节可以做到的,整个行业的上下游都有一种不撞山头不停车的感觉,都在闭着眼等撞车的瞬间。整个市场都充满了绝望和最后的癫狂,以至于在18年的时候,一张PPT就能骗到风投。

因为能想的办法都想了,

现在解决不了的是市场的消费能力,

是市场消化不了这些库存了,

是没有市场了!

只要能创造市场,

都只能试试。

想活

只能换赛道!

所以18、19、20年这几年,

跨元投资搞出的事、

所谓的新经济模式

不要太多,

但结果是什么?

共享经济没人提了吧。

新能源汽车没人提了吧。

长租公寓没人提了吧。

金融小贷创新没人提了吧。

直播带货没人提了吧。

电竞新时代没人提了吧。

换赛道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目前的赛道,都已经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坑。

疫情之所以搞出那么大的影响,本质上也是因为消费被限制,产能得不到消化,只能转化成库存,库存的积压就是企业死亡的倒计时。

所有的换赛道,都是为了产能转化。

现在增量市场已经吃完了,

没有赛道了,

新的市场赛道又没有找到,

这才是

整个市场低迷的原因。

路,在何方?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问题:

生意没有难做,只是规则变了,

新时代的生意应该怎么做?

说话题之前,

要先把商业规则是什么说清楚。

什么是商业的规则?

商业是信息差,信息差越大,商业的牟利越高。以往信息交流不方便,信息差大,就留下给了商业很多的牟利空间。现在互联网信息爆炸,很多的信息差别打破,所以牟利空间就开始锐减,也就是大家说的生意难做了。

生意难做有两层原因,

第一层是横向的:

比方说以前你想吃海鲜,想买只能去市场买。后面发现有超市有了,而且还更便宜,你就不去市场了。再后面发现有淘宝了,可以直接从产地购买,超市你都不去了。这样信息的传递次数被一次次缩短,市场、超市这样的中间商被不断踢出了,最终除了产地这个供应链的最上游没有收到冲击之外,整个行业的下游生意都难做了。

第二层是纵向的:

创业的基本逻辑是发现了一个需求点,并且掌握了满足这个需求的方式或者资源,所以获得了供需差额的利润。而以前的需求比较简单,吃喝住行用,基本上没什么技术门槛。东边要什么,你去西边给他找到了就行了。但改开之后的几十年,基础需求已经被挖掘完毕,你能想到的已经有人做了,你正在做的,已经有很多人做成了。

以前是1万个人想到,1000个人写下来,100个去做了,成功了10个人,1个人赚了大钱。

现在是1万个人想到,9000个人下来了,5000个已经去做了,2000个已经做成了,但没有一个赚到了大钱。

所以生意才难做了。

而这两层,也就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面对市场消费不足选择的破局路线。

第一种是:内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抛开中间商的方式,短期来看确实可以为供应链的上游腾出空间,帮助上游企业消化一笔库存。没有中间商加价的背景下,虽然市场消费能力没有提高。但同样的价格可以卖出去更多的产品,消化更多的库存。

所以现在很多大公司都在变着法的踢出中间商,想要和消费者直接对话。不管是前面我吐槽过的阿里犀牛工厂,还是现在的直播带货,都是这个套路。虽然从长远来说,只是一个空间换时间的游戏,最终供应商之间还是要厮杀出来,搞出一个垄断,然后定义出一个行业规则,一家独大,走出这个消费力不足的怪圈。

所以才有了那个说法,资本追逐的是市场,没有市场,资本就死了。

当然,实际上垄断也是一个空间换时间的玩法,上一篇文章的债务成因说的很清楚了,分配规则不改的前提下,生产是必然过剩的,资本主义危机不可避免。

第二种是:产业升级

前文说了生意难做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很多需求点已经被人发现,并且被人满足了。所以只要发掘没有被人发现的需求点,就可以创造出市场。这个市场的创造,也是就上面说的19年、20年玩出的共享经济、新能源、长租公寓、金融小贷的套路。他们都是在创造市场,只不过这种创造是伪创造,本质上还是金融的套利游戏,所以自爆了或者被拍死了。

而国家现在憋着力走的方向,就是真正的产业升级,在现在已有的传统行业基础上,创造更新的技术,提高更好的服务,从而创造出消费的市场。比如比如5G、虚拟现实、医疗医院、AI技术等。

那么说到这,其实也就说明白了为什么19年20年会搞出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经济模式,又会有18年一张PPT就能骗风投的原因了。他们套用了国家的壳,但没有做国家想要他们做的事,所以国家现在自己上场了。

最后就说一下如果我们是准备创业,或者已经创业的,应该怎么选自己的赛道吧。

其实就一条:

远离竞争,发掘恒定需求

传统行业竞争压力大是因为门槛低,加上竞争永远下沉。企业和人一样,感觉到压力过大努力无用后,都会想着往下踩,抢下面人的饭碗,而不会想着和上面的大佬抢饭吃。所以产业升级如果不成功,每个行业都会往下压一层,上游吃下游的一部分,下游再吃更下游的一部分,最后逼死最下游的一批企业,空出市场空间来缓解一些压力,给其他没死的憋一股劲再去冲击产业升级。

举个最贴切的例子就是。

大学教授看课题没有申请上,看收入下滑就想多代几节课,把助教的课抢了。助教一看没课上了,就去高中当老师了。高中老师上课肯定比不过大学助教,就被赶去教初中了。初中老师再被赶去教小学,小学老师再被赶去教幼儿园。

最后幼儿园老师最后就失业了。

等到教授申请到课题了,不需要代课那点收益了。大学助教就能刚重新去大学教书,高中老师也能从初中回来,初中老师也能离开小学,小学老师也不用待在幼儿园了。

幼儿园老师也可以重新回来教书了。

而这,也是就产业升级的意义所在。

也是我们在等的时间。

所以恒定的需求是什么?

变化的是C端,不变的是B端。

这两年B端的产业一下火起来的原因,不是因为B端的钱好赚,也不是因为B端真的有那么高的发展潜力。而是因为不管产业升级成功与否,会有大量的公司死亡,也会有大量的公司出现。

升级成功了,需要企业服务,那就是B端市场的整体腾飞。

升级失败了,死掉一批企业让出来的市场,必然还会有新的企业创办,还是需要B端的产品。

B端可能不会赢,但肯定不输。

就像那个例子,产业升级成功还是失败,必然都会带来整个行业的上下滑动。只要你参与到整个行业里面,就避免不了这种滑动带来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成了那个幼儿园老师,而且还是不一定有机会再回去上课的幼儿园老师。

但是做培训机构就不一样,如果你做的是教师上岗培训,不管是助教去高中上课,还是助教回大学教书。只要有上岗培训这个流程要走,这个需求还在,你就永远不会被淘汰。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