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有哪些误区(全国销量第一奶粉)

更新时间: 2023-03-12 14:02:14

顾名思义补钙是因为缺钙才补。而事实上,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补钙就好,不管身体缺不缺,更不了解究竟如何判断身体是否需要补钙等等问题。

其实,每个人的个体差异的不同,身体需要钙的补充是不一样的。身体差异的不同也因具体情况而不同。据悉,人体应当从25岁就开始补充钙质,原由是人体从25岁机体开始变老,开始走下坡路,这时就应当开始补充钙,尤其是女性。

在生活中,女性因为生理原因更容易流失钙质,孩子和老人也是容易缺钙的人群。

然而,不管哪类人群缺钙,都要科学补钙,不能盲目,否则会适得其反。

不同年龄段对元素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我们看一下具体数据。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不同年龄段每日元素钙的摄入量具体如下:

年龄段: 元素钙/毫克

0-0.5岁 300

0.5-1岁 400

1.0-4.0岁 600

4.0-11.0岁 800

11.0-14.0岁 1000

14.0-18.0岁 800

孕妇 800-1200

乳母 1200

每日元素钙的最高摄入量不得超过2000毫克。

那么,过度补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长期高浓度补钙会导致高钙血症,妨碍其他营养素如铁、锌的吸收和利用,引起贫血等副作用。还可能导致便秘、结石等疾病。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经常在认识上存在的这几个误区。一是认为孩子就需要补钙。其实不然,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补钙,在生长期科学地补充钙质,而不是盲目补钙,否则是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不要认为补得越多越好,要适量。而且最主要的钙来源是平时的饮食。

孩子正处生长期,注意膳食的均衡,所以平时一定要多加锻炼,多晒太阳,这是最好的补钙方法。

人们还有个误区是吃钙片和食品中那些“含钙”类食品,其实,最重要的钙来源是从食品中来,钙片只是辅助作用,一般如果不是病理性缺钙的话应当从膳食当中获取就可以了。

而那些市场上看到的诸如加钙饼干、加钙麦片等其实含量很低。

最后我们说说孕妇和宝妈。这类人群更不能盲目补钙,钙补多了会生成结石,尤其是孕妇如果盲目补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而宝妈们更是要注意钙的正确摄入和补充,科学补钙更健康哦!

为了钱,高价出售的奶粉,竟成了“固体饮料”,12年前的“大头娃娃”今日竟然再现。作为家长的我们,除了指责这些无良商家外,更该学学如何筛选,其实简单三步就可以了。

12年前的三鹿奶粉知名也便宜,所以很多家长购买了。而如今,这高价“假奶粉”,不知名,还贵,连奶粉都不是。吃了高价“奶粉”成了“大头娃娃”的,郴州有多少,全国有多少,还在曝光调查中。

“固体饮料”当“特医奶粉”卖,“大头娃娃”重现,可怕的利益链

湖南经视《大调查》报道:近期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多名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出现一些异常行为。玩着玩着,突然打自己的头,一天好几次。

孩子的皮肤也出现不明原因的红疹。

孩子颅骨都开始突出,变成了“大头娃娃”。

孩子的体检报告显示:生长发育严重滞后,12-18月龄,身高没长,体重甚至出现了下降。

医院检查后发现:这些孩子都患上了佝偻病,缺乏维生素D,生长迟缓,体重低下。

家长傻眼了:“自己精养的孩子,怎么还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呢?”

多番调查下发现,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家长都曾在同一家郴州永兴步步高超市爱婴坊连锁母婴店,购买并给孩子喂食了同一款“特医奶粉”——倍氨敏。

这些孩子因为乳糖不耐受,遵循医嘱需要食用“特医奶粉”(含适度水解蛋白、中度水解蛋白、深度水解蛋白、氨基酸配方奶粉)。家长来到母婴店,店员都给他们推荐了“倍氨敏”配方粉。

店员拍胸脯吹得天花乱坠:“是店里最好的!销量卖得最好的!过敏宝宝都吃这个!”实际上过敏宝宝哪有那么多,怎么卖得好,全靠店员一张嘴。

这奶粉298元一罐,真心不便宜。家长2年多共买了89罐奶粉,花费2万6千多元。

他们都不是富裕人家,一个月工资2000,奶粉却要吃掉3000,孩子先天过敏,只得勒紧裤腰带,想孩子也能健康点,营养能跟上。

“特医奶粉”,全称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专门为患有特殊疾病或者特殊医疗状况的宝宝设计,不仅能保证孩子日常的营养摄入,还能避免不适反应的发生。

1岁以上的正常孩子,不需要喝配方奶了,可以喝鲜奶或普通纯牛奶。但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孩子,真没办法。我侄女就是乳糖不耐受,1岁半还在吃“特医奶粉”,她转普通奶粉,1勺勺转的,第3周加到第6勺又开始剧吐,只能继续吃“特医奶粉”。

而母婴店给这些特殊孩子推荐的是什么呢?

竟然是一种“固体饮料”。

普通奶粉和“特医奶粉”,在现行的国家标准中,都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做了要求。而固体饮料,只有蛋白质含量达到要求,其他种类和含量上与婴幼儿配方奶粉差别很大,喝它基本就是喝糖水。

为什么有人敢把“固体饮料”当“特医奶粉”卖?

看店员是怎么说的:“我们都是靠奶粉吃饭的,肯定跟销售走的。”

再回看去年曝光过的“坑儿奶粉”事件。澎湃新闻报道,湖南郴州多名宝妈按照医生开的“处方”,从医院购买了固体饮料“舒儿呔氨基酸奶粉”。而生产厂家正是人民日报披露的“假配方奶粉”雅乐迪的生产厂家——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还曾四次下达不合格食品召回通知。最终,涉事两医生陈某某、刘某某的处理结果仅为停业一年。

曾有生产商负责人直言:医生每成功推荐一罐这种产品,就可拿到60元左右的提成。此类产品在缴纳一定“进门费”后就可进入医院院内商店销售。这些人拿着这样换来的“回扣费”,难道不会害怕,不会手发抖吗?

事发后,商家改成是“特殊粉”,家长艰难维权

事发后, 很多家长找到店家要说法:母婴店坚称是“奶粉”,后来又改为“特殊粉”,再后来就将这批产品全部下架了。

再看看下面2张图,记者假扮家长暗访时,店长的回答。

看到上面的例子,我非常痛心。

我侄女是2月龄查出乳糖不耐受,母乳也开始过敏,不得不吃“特医奶粉”,到1岁半也转不了普通奶粉。如果当初,她吃的是这些“假奶粉”后果不堪设想。对过敏宝宝来说,“特医奶粉”简就是救命的食物!而有人把救命的食物,偷梁换柱成了“特殊粉”。

作为家长的我们,呼吁相关部门严惩责任人,呼吁斩断医生、母婴店利益链外,更要从源头入手,自己学会如何筛选。

简单三问,让家长学会筛选奶粉防止受骗

店家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因为作为固体饮料是符合标准的。但是被商家用来作为奶粉售卖,事后反咬一口说“我没说过”,典型的擦边球行为。

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学会筛选奶粉,不难,就3问:

第一,这是不是我要买的东西,包装上有什么信息,配料表有什么。

店员最喜欢说“现在充值有优惠呀”,“就这几罐了,再不买就没货了”,这时候要冷静,仔细看清楚包装上信息。

其实包装盒的左下角,也清楚写着:蛋白固体饮料。

它和配方奶、特医奶粉的区别,上文也介绍过。这时候家长这时候要想一想:蛋白固体饮料,这是我想买的东西,再看一看:产品配料表。

这产品是“配方粉”,并非“配方奶粉”。

第二,对方为什么这么说,有利益,还是正常介绍。

看母婴店的店员,她给你推销产品,不一定有多了解母婴产品,仅仅经过一些培训,为了提成。当然,肯定也是有良心店员的。

母婴店店员说:“蛋白固体饮料是牛奶的另一个简称”,你应该查查看:是不是官方机构也有这么说过。如果没有,就该怀疑。

医生推荐孩子需要吃“特医奶粉”没问题,推荐吃某几种品牌的“特医奶粉”没问题,但如果推荐你去某家店、凭处方购买“特医奶粉”,就需要思考了。

第三,这款“特医奶粉”能不能在官方网站查到。

截止到2020年3月,我国已注册批准的“特医奶粉”共有32款。

所有获得审批的正规“特殊奶粉”,均登记在册。如果购买“特医奶粉”,家长可以登录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http://tsspxx.gsxt.gov.cn/tyyp/tyindex.xhtml)查询。 只需输入产品名称, 就可以得知这款产品是否取得了相应资质。如果查不到,就不要冒险购买了。

最后,由衷希望有关部门彻查此事,严惩这些不良商家,让孩子吃得更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已签约“维权骑士”、“百度授权”,请勿洗稿搬运。

欢迎关注【右右细毛和爸妈】

2岁双胞胎男孩家庭,爸妈说故事,轻松趣味育儿,家庭共同成长。

爸爸IT男,项目管理师,善于筛选育儿知识,去伪存真;妈妈人力资源管理师,曾经职场,如今全职,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