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盈利和多少员工不一定成正比,看公司的性质,机械化程度。
看你干的是什么,精细化工产品利润更高,基础化工原料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总规模500人是一个小厂,这样的厂最可能生产钛白粉之类的化工产品,利润如果有个大几千万就很不错了,你要说上亿的话那是相当不错,但是这种很少,现在国内产能过剩,化工不景气,还是日常劝退吧。
一万在家能做什么小工厂?
我认为可以开个来料加工小厂。在我们这边这块业务量很大的,在家开辟一块场地,招几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手机制作来料加工,业务量多可以分发到农户家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在家加工制作,完成后统一收集起来完成交货,从中赚取差价。别看这不起眼的生意,做得好一年也可赚个十来万呢。
我们刚考察完,
一,厂房,500-1000平。租金2万。二,设备一天50万双量。最少的量,1.数控切机1台2万。2削尖机3台。1*3万左右。抛光机两台2万。淘汰数数机两台,五万。
三,烤房,五万。
四,进货,最少要3车,15吨一车。做一车,烤一车,发一车,4.5mm要7.5*3=22.5万。
厂房改建,搭建。另外算。
22.5+5+14=41.5万,只只是两个人的小厂,
10个人的最少投资80w。设备20万,厂房10w。进原材料看几车。一车7.5万。烤一车。等七天,做一车,往北方走。最少还要三车。5*7.5万。=37.5w。还要流水
如果只是在小县城内谋求发展,那注定规模不是很大,同时农村人对品牌形象并不是很关心。只要价格上相对更便宜一些,还是有利可图的。毕竟现在的卫生纸作为日销品,使用需求自然会很高,这样一来就不怕没有销路。但卫生纸加工厂,环保能过去吗?
当然生产卫生纸首先就要有一套设备,复卷机、封口机、切纸机3种,这样的话看你买的是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在7万元以上。而现在生产卫生纸的设备也已经都是自动化控制了,只需要进行电脑操作就能够实现很多的程序。
这样的话一般只要3个人完全可以实现卫生纸的生产全过程。这样一来人工的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当然在利润上根据纸张的质量而定,看你是想走高端品牌还是低端市场。一般来说一吨原料的话,一般利润为1000元左右,但这个利润的影响因素很多。毕竟现在的环保处理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同时用水的费用等,同时各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同,所以定价上也不同。
并且原材料的价格也会影响到售价,继而影响到利润。 而在工厂的建立上,一定要选择远离村庄500米的地方,水源地200米的地方,这个区域内禁止有污染性的企业出现。当然也一定要保证交通上非常的便利,这样才能促进销售,并且获得利润。而想要长久的发展,那质量上一定要有保障,要能够打出自己的品牌形象。在营销上也是需要注意的点,这样才能占领市场。大家怎么看呢?
我是个真正的老农,也来说说我们这里的农村自解放以来的事情,本人只有高小文化,不会写文章,也不太会打字,只是说说我所知道的一些事,合作化,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号召农民搞深耕,多撒种子,搞极端密植,说什么一粒种子就有一棵穗头,结果把地犁的很深,把下面的生土翻上来,把秧苗插成很密,叫蚂蚁出洞,结果产量反而很低,又号召大家大搞农家肥料,要大家割草,然后把草扔到小池塘里,过了几天池水变色了,上报造了几十吨肥料了,干部们就吹嘘自力更生造了多少肥料,亩产量产量有几万斤,就这样让农民们白天黑夜的干,仅有的粮食全部上缴公粮,自己只能挖野菜,树皮充饥,那年代有很多人是被饿死的,也有很多人逃荒到江西(据说那时候江西可以自行开荒种地的),到了62年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可以自己开荒扩种,才有所好转, 58年国家号召大办钢铁,农民把自家的所有烂铁以及锅铁都拿出来搞所谓的炼铁(因为那时正在搞食堂化,家里不准烧饭,也就用不着锅灶了),把山上的大树木都砍了烧炭,以至原本茂盛的山林都成了荒山,大兴水利,政府召集各地村庄兴建水库,肩挑手推的建造了很多大小水库,很多离水库远的村庄,所配往的人常年住在水库附近的村庄,而这些都没有得到国家的任何报酬,全都在农村分摊了,农村的劳动力也都这样贡献了, 人民公社,把所有的田地都收缴归公社(每人分0.07亩左右的自留地),然后分划为大队,生产队,所有劳动力归集体支配,劳动力按等级评出底分,一般成年男人为8.5分以上底分,最高10分,女人为4.5底分最高为6.分,就我们村来说,每10分到年终大概为0.7到0.8元左右,18岁以上的人每年扣除15个工的工分,以生产队为单位,所生产的粮食必须保证上缴国家公粮,价格是稻谷每一百斤9.6元,剩下的按口粮分给各户,各户再按自家所做的工分多少年底进行少补多退,一般来说家里女劳力多就该补钱给生产队里,男劳力多就有钱退,但农民自己的口粮都是分不足的,一般为总口粮的百分之60左右,遇到年成不好就更少了,所以都不够吃的,也就都听毛主席的话闲时吃稀,忙时吃干了,在我们年轻时一年到头就在过年时才能吃到几餐白米饭,农民就这样自己勒紧裤带的把所产的粮食贡献了国家, 农业学大寨,为了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各地都在山上大造所谓的梯田,还召集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到有适合改造梯田的地方去改造,国家没有任何报酬,全部由自己村里记工分,分摊给村民,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劳动力一直都在听从国家的支配的, 改革开放,我们这里是从81年开始把农田一部分是按劳动力,一部分是按人口承包给各个农户的,后在97年重新按当时的人口分给各户,至今不变,当时农民承包了土地后也是先上缴公粮(公粮是按所承包的土地分摊的),剩下的才留给自己的,由于那时已经没有以前的那些号召的改田修路,大兴水利等义务劳动了,可以专心种植作物了,也有了杂交水稻了,自然产量也就提高了,缴足公粮,余下的也就吃不了了,都有余粮可以卖议价了,在农活之余也可以到附近的城市里打打工(主要建筑工地干活),赚几个零用钱,所以那几年的农村生活相对的提高了很多,但由于大多数农民的观念都满足于种种承包田,打打小临工,过过日子,只有少数人出去做生意,办小厂,所以现在农村也有些人富裕了,但他们现在往往都不住在农村了, 城市化建设,2000年以来国家提倡城市化建设,加大了对城市的投资,鼓励农村人到城市居住,发展,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村人就抛弃承包土地去了城市,而农村却因为粮价在80年代一直下滑,农业资料又上涨的情况下,且很多承包田都是与人家夹杂的,甚至是一丘田几家分的,其中有的多年荒芜,水利设施也大多瘫痪,种粮食没有了经济效益,还不如外出打点临时工维持生活,所以造成很多农田抛荒的现象,其实也不能说农村贫穷,比起30年前已经是好多了,只是不如城市人过的好罢了,因为城市人一直以来享受国家政策的优惠待遇,就如老话说的城市人吃风水,农村人吃露水,找点工作做做比较容易,而农村中老年人没工作好做,只能守着那点土地,不过现在好了,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有每月60元 钱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