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经营各种日本的杂货。家具。化妆品。文具。服装。电子产品。床上用品。食品。等等等等。甚至自行车。日本的无印良品还有房屋、花卉出售。甚至还有MUJI的餐厅。吾饮良品是派乐餐饮(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专业的港式饮品品牌。和日本那个无印良品没有任何关系。
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要想着攒钱买房,因为有没有房子关系到能不能结婚,而房子的地段越好,面积越大就能找到越好的结婚对象,就能培养更加优秀的后代,就能更容易的为后代买条件更好的房子,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从这个人类繁衍进化的角度看,好像是那么回事。(更好的房子意味着在教育、医疗、发展机会等方面的优势。)
但现实中,房子不仅透支了大部分年轻人的购买力,更透支了他们的生命力、创造力,让他们变得谨慎、畏缩,让他们停止思考,不再谈论理想和抱负。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房子属于第二层需要——安全的需要。在一个城市奋斗多年,没有自己的房子就没有归属感,永远觉得于这座城市而言,自己终究是过客。当房子成为生活的重心,便只会关心房价和工资,盘算着其中的差距,人的主观能动性几乎都用在这方面了。
当思考的方向和重点只围绕着房子,人,这个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灵,其因思考而具有的光芒便黯淡了,便只能看到今天、明天,只能想到三楼、四楼,只能听到酒杯的撞击声与车马声,因眼前的蝇营狗苟而抱怨,因房贷而疲惫,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而放任自流、得过且过。
当抽去思考的灵魂,只剩下一根干瘪的芦苇。
二、愚乐至死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艰难之余,如何放松、“麻痹”自己?
波兹曼写过一本《娱乐至死》,对电视时代的媒介娱乐化倾向进行了深度剖析并表示了担忧。如果他活着看到了今天的抖音、快手等APP,他估计会把书名改成《愚乐至死》。
从印刷术开启的阐述时代,到电视带来的娱乐时代,时下以短视频形式所引领的新的媒体潮流可以说是预示愚乐至死时代将要来临。
是的,就是有这么严重。微博为什么可以“干掉”博客?电影为什么可以“干掉”电视剧?抖音等短视频为什么如此风靡?
因为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当我看到朋友用手机看电影都要用1.5倍速时,我真的觉得有些可怕了,都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么?
一般而言,长文干不过短文,文字干不过图片,图片干不过视频,长视频干不过短视频。在十几秒的视频切换间,时间被杀死了。在脑海里留下的只有短暂的兴奋与关掉手机后的空虚。
人们的思考能力与媒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 文字
为什么芸芸众生中只有人类进化成为地球生物智力水平的代表?
因为只有人类有文字!
很多动物都有语言或是有属于其群体的信息交流方式(鸟类的“舞蹈”),但只有人类有文字。
文字这种载体可以承载的信息量与持久度是其他任何交流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你现在之所以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之所以知道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所以知道司马光砸缸,不是秦始皇活到现在告诉你的,也不是你从电视上看来的,根本上是因为史书上用文字记载下来了。
文字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春秋百家、《孙子兵法》《天工开物》《齐民要术》《水经注》《本草纲目》《武经总要》,四大名著、等等等等,所有人们思考的成果都通过文字传承后人,使得后人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
文字是抽象的,是需要思考才能获取信息的载体。看到“苹果”这两个字,脑海中要能联想到苹果的形象才可以建立读取“苹果”这个信息。就比如英文26个字母拆开我都认识,但当它们组成各个单词,连词成句,我就什么都不懂了。
(二)图片
相较于文字,图片对思考的要求就低了许多。它所表达的信息是简单直接具体的,只要看到“苹果”的图片,就可以接收这个信息。
但是图片能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至少需要五张图片才能说清“苹果从一颗种子到长成果树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而用文字的话,刚才那句话就可以了。
(三)视频
相较于图片,视频对思考的要求已经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尤其是一些娱乐性的所谓综艺节目,不需要逻辑,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爆米花和喧笑,在吵吵闹闹中,你只收获所谓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低级的快乐,在电视上参加这样的综艺节目的快乐都比这纯粹的观众的快乐高级得多。
但“演员”一定是少数的,因为大部分的“观众”都不够努力不够优秀,只能做观众。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什么样的节目对应什么样的观众,不是说在节目里的人就一定是优秀的,而是需要思考的节目里的人一定比那些只需要打打闹闹哈哈大笑里的人优秀得多,与之对应的,其节目的观众的层次和水平也是同理可得。
短视频的流行除了火了一批短视频内容创造者(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优质内容输出者,但毕竟是少数)造福了短视频APP的创造者,让很多未成年想着长大以后当网红外,最大的弊端就是杀死了人们宝贵的时间,愚乐了人们的大脑,让他们停止思考。加之,放下手机后要面对房子的压力,在二者的全面夹击下,大部分的人都不能“突围”。
(四)观众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都只是“观众”,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够努力的。互联网时代造成信息泛滥的同时,也为有志于学习提升的人提供了无尽的宝藏。
虽然知识付费经济正悄然兴起,但对大部分人而言,根本还没到要需要获取付费知识的程度。目前网络上的免费知识足以大幅度提升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水平。更进一步讲,如果把一年中吃喝玩乐的钱的十分之一用来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那么三年、五年后,原来吃喝玩乐的层次就可以上一个档次。(原来住七天、格林豪泰,现在可以住希尔顿,万达大酒店;原来去人均100的地方吃饭,现在可以去人均500的地方)
但是这些人往往不愿意在提升自己思考能力、知识技能方面投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害怕得不到收益,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根本就想不到这一点,意识不到这有多么重要,因为他们短视,目光短浅。
在他们看来离开学校后再也不用坐在教室里学习是一种解脱,殊不知离开学校后才是真正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际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首先就是思考的能力。
三、思考是第一层次,理论是第二层次,实干是第三层次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第一要务,但仅仅思考是件危险的事情。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的思想即使有一定亮点和价值,但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很好的用以指导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思考,提炼、归纳、总结而成的理论要在实践中能得以运用才是其目的地与出发点。
四、如何提升思考能力?
(一)写作
上文提到了文字对思考能力的要求,相对于阅读,写作更需要人具备强大的思考能力。当然,我所指的是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学术价值、社会价值高的好文,那种标题党或是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的垃圾文字,天上文曲星看见了是要求雷神给它一锤子的。
大部分的人从高中毕业后都不需要动笔写作了,而工作后的一些所谓写作,尤其是“官样文章”,大多不能体现写作者的真情实感。没错,好的文章是有温度、有情绪、有人性、有理性的,它所反映的是写作者思考与情感的结合。
写作时的灵感有时如瀑布哗啦啦,有时像划过夜空的流星乍现,这时的独乐乐是属于写作者个人隐秘而酣畅的快乐,而对其完成后能否成为众乐乐的期待尤为令人玩味。
好的文章需要写作者缜密的思考,在3500个常用字中调兵遣将、遣词造句。当然,这事情是有天赋的,我这一辈子都写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句子的。
但勤能补拙,多练练肯定是可以提高,虽不能靠写作成为文豪或者富豪,但因写作自豪我还是可以做到的,你也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写作者都是有良心的,但所有的写作者都是有目的的。人们在阅读时不仅仅要注重判断文章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还要从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出发,对文章进行全面理解,以避免受人鼓动,成为不良舆论的帮凶。
(二)演讲
如果说写作是写作者个人私密的事情,是静态的,那么演讲就是演讲者与听众间公开的,动态的过程。能写的人不一定能讲,但能讲的人一定能写。演讲者必须具有强大的逻辑思考能力与表现力才能完成一次成功的演讲,而在与听众的互动交流中,演讲者自身也得以提升。
写作有充足的时间字斟句酌和改错,但演讲如果讲错或因逻辑不通,用词错误所造成的影响有的时候是不可挽回的。所以人们常说话不能乱讲,祸从口出。生活中讲话不过脑子、口无遮拦的人也是需要警惕的。
历史上能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大多能写也能讲,现在的马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演讲的实时性要求演讲者必须能时刻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演讲内容的“道理”、演讲者的语速、神态、情感,都可以感染听众,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
演讲能力同样可以通过锻炼多讲得以提升,不一定是那种站在台上的演讲,在生活中与人沟通、辩论、甚至谈恋爱哄女朋友开心等场景,都可以是一种学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