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器是怎样的盈利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案例)

更新时间: 2023-04-05 03:06:54

谢不邀。

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孵化器894家,2013年,国家科技部审核通过了21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市场还有接近一半的空间,孵化器的生存模式有哪些,孵化器创业者又是怎么挣钱的?草根创业的时代到来了。

李克强总理曾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上表示,“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孵化器894家,2013年,国家科技部审核通过了21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市场还有接近一半的空间,孵化器的生存模式有哪些,孵化器创业者又是怎么挣钱的?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孵化器创始人,解读孵化器背后的盈利模式。

咖啡馆模式:除了卖咖啡,还搞活动和投资

清控科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Binggo咖啡创始人秦君做传统孵化器已经有15个年头。

“传统孵化器要先有房子,然后找资源,最后再把所有的服务管起来。”秦君在搜狐产业新区新型孵化器沙龙上表示,现在有了更便捷的方式。他说,这要从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说起,当时先拿鼎好大楼作为一种新模式的探索。如何去让创业者以既方便又便宜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资源,使他们的创业更加简单、成本更低,这就是创建新型孵化器的初衷。

“作为咖啡馆首先业态就是卖咖啡,咖啡是一个基本收入的窗口,第二就是工位费,关键则在于第三种收入。”秦君介绍,在这方面,各种孵化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亚洁商会是公益组织,创业家牛文文卖课程,3W咖啡变成互联网业态。Binggo属于投资型国际孵化器,除了提供活动场地和工位以外,主要靠投资挣钱。所以关键是一定要找到跟别人不一样的挣钱方式。

从持续和健康的角度看,天天搞活动企业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但是做投资,还要考验资金实力,同时,周期回报太长。所以,怎样平衡好做活动和投资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高校模式:放长线,做科技新城+孵化器

高校的服务器最大的优势就是校友资源和学校资源。所有清华的学生创业,注册手续是全免的,只有在这办公的时候才收工位的钱,免费参加所有创新创业的活动。启迪孵化器会和科技园、清华旗下经管学院合作开办课程,讲授如何来创业。

孵化器大佬们还强调,孵化器本身很难赚到钱,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绑定模式:不向企业收费,用服务置换股份

飞马旅是由国内几家商业大佬共同发起的创新服务平台,“我们不向企业收费,而用我们的服务置换企业的股份,和创业者一起发展,大家成为利益的绑定体。”北京飞马旅的发起人杨赞松介绍。

杨赞松认为,在整条服务链里,把孵化器锁定在物理的空间实际上限制了孵化器的作用。所以飞马旅、3W、36客不只是一个点,一个物理空间而已,还应该提供很多的服务支撑,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服务给创业者和投资人。

飞马旅把重点放在创新服务业上,主要有四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以垂直电商平台为主;

第二个方向是PC端和无线互联领域;

第三个方向是基于O2O的连锁;

第四是数据分析行业,这些都是飞马旅重点选择项目的领域。

“什么东西一定要做到小而美,别做大而全,做十个业态不要紧,但是中间的服务理念和能提供供应链的支撑一定是特别短的。”杨赞松表示。

校园创业,往往都不是职业的创业者,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积累,对商业原理几乎是一无所知。而痛点思维恰恰是个简单有效的切入点。

什么是痛点

痛点可以理解为就是用户的需求。痛点思维就是通过找到用户的需求并试图想出一个新办法满足他。你想出的这个新办法,就可以作为你参加创业比赛的好点子。

举几个例子。江湖上流传了这么一个故事:一群少年,晚上去网吧打游戏。打着打着打饿了。又懒得出去吃饭,就突发奇想——能不能有这么一个网站,我用鼠标点一点,就能有人把饭给我送到嘴边来。于是饿某某诞生了。痛点思维,有需求,有市场。

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多大学生在校园里都会遇到这么个问题,刚入学新买的自行车,停哪都怕丢。还有更要命的,每次下课,因为是新车,自己也不怎么认识,找车就得找半天。很麻烦。有人突发奇想,能不能让一群人,把单车贡献出来,停放在校园里,让大家一起骑车。如果不是特别名贵的自行车价格也都差不多,但是方便可是大大的啊。为了区别,他们还把这类捐出来的自行车统一涂成了黄色放在了校园里。于是共享单车诞生了,这个项目也是解决一个和骑车有关的痛点问题。

在这里引入一个伪需求的概念。意思就是“你以为这个是客户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这个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陷阱。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除了伪需求陷阱意外,还有一种是“大学生陷阱”。大致意思就是大学生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需求。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嘛。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什么“大学生代收快递”、“大学生跳蚤市场”这样的项目。因为项目最好不要停留在“解决大学生XX需求的层面”,但是特别优秀的项目除外。

大学生如何创业

1.想清创业意义,把握未来定位

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人生轨迹尚无定数。此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能否明白创业究竟是为了什么。

第一种,是仅仅觉得“创业很酷”,或者是不想寄人篱下找工作,或者是为了参加个XX杯创业大赛,或者仅仅是听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决定出来创一下。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创业对于你而言,其实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这种“玩票”性质的创业,没有也罢,有的话,也别牵扯太多精力。如果因此耽误学业,然后给自己以至高无上的“CEO心态”,就不好了。

第二种,是相信了很多创业神话,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其中一个,最后融资上市的。这一类大学生创业者,心态会比较浮躁,希望做风口上的猪,很多决定也会比较冒进和不理性。可能风口一过去,他们也就与创业无缘了。

第三种,是真正想做事的创业者,愿意吃苦,愿意做苦逼的事情,愿意长时间投入,愿意冒风险。这样的创业者,虽然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至少,创业是他们的事业,从心态而言他们是适合创业的。

很遗憾,从我看到的现实来看,在国内高校所有自称创业者的学生里边,这个比例大概在6:3:1。实际上,90%以上的人是不适合创业的,想创业不代表有能力创业,有能力创业的不代表就可以成功。作为大学生,找好自己的定位才是最关键的。

2.跳出小的格局,找到合适方向

2014/15年,有一个方向的大学生创业是非常火的,就是“校园创业”。当时比较有名的包括超级课程表、兼职猫、口袋兼职、59store、校呵呵、俺来也、宅米、8天在线等等,都是走到A、B轮的项目。

所以,此后很多大学生创业也都选择了校园方向。我自己看过非常多的校园项目,其中见过最多的是“校园社交”,切入点各不相同,有什么校友交流、校园活动、失物招领、蹭课社交等等。这些切入点,大多数学生本身经常会遇到的“痒点”,但是并不是“痛点”。需求不强,频度也不高,很难支撑起一个商业模式。至于校园社交,更是已经被证明的“伪需求”。

大学生选择在校园方向创业,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他们自己最熟悉校园环境,第二成本最低,第三“学习创业两不误”,难度最小。然而,不同于1-2年前,现在的校园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如果说在两年前,超级课程表们的成功源于校园市场的红利期,那么如今的用户获取成本已经相当高昂,初创团队并不容易取得突破。

此外,校园市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用户购买力比较低,因此O2O依赖补贴,电商卖不出高客单价,连做广告都要打个折扣,结果就是很难支撑起一家公司。相比之下,如果你的目标客户在校园之外,“赚有钱人的钱”,想赚到同样数额的钱,难度就会低太多。我个人的看法,赚钱可以从校园市场开始,但是如果想真正做一个商业模式出来时,不妨从校园二字跳出来,多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机会。也许,最适合你的方向,在校园之外。

3.切忌借钱创业,不必急于融资

很多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就是问题。10万、20万的启动资金,在很多创业者看来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往往需要众筹、借钱甚至向家里要钱。我也遇到很多大学生创业,管家里要了十几万创业,最后半年失败告终,垂头丧气,无力东山再起。

其实启动资金无非4条路:天使投资,借钱,朝家里要,自己攒。大学生创业获得投资的几率并不高,因为这个群体的失败率是最高的,因此大多数投资人是不喜欢投大学生的。而之所以不建议借钱创业,是为了防止失败后造成个人债务;不找父母要,原因也很简单,太容易拿到的钱,是很容易花掉的。

在我看来,在创业之前,自己至少应该实现“经济独立”。即便生活费依旧需要父母买单,至少你要有赚钱的能力,这个能力也不是指每个月一两千块钱的兼职,而是像一个创业者一样“赚钱”——你应该能体会这其中的差别。那么,几个月下来,这笔钱就是你的原始积累。就我个人而言,创业的启动资金,没找父母要过一分。

接下来就是融资,不必操之过急。除非项目马上就要没钱了(这种情况下其实也不会有人投资的),否则更好的方式是把商业模式、产品、团队打磨好再去找投资。的确有一些项目是用idea拿到了融资,但是这会造成其他的麻烦。顺便说一句,我找投资人,一般不找熟人,目的是防止对方“看面子投钱”。而一个陌生的投资人,就比较容易产生客观的评价。如果投资人不投你,只能说明你本人和项目本身还没那么值得认可,那么这时,你需要做的是寻找自己身上的原因。

每一次遭遇投资人的拒绝,都是给自己上了一次课。同样,你也要学会拒绝一些投资人。我自己记不清拒绝过多少个投资人了,不是不懂互联网行业,就是给不了相应的资源。刘强东说“股权融资是成本最高的融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

4.保证团队效率,理清股权分配

大学生创业,团队效率常常会比较低。原因很简单,A今天去考四六级,B明天要考试,C后天临时回家一趟……每个人都不是全职,势必会拖慢整体效率。而想解决这一点,团队内部需要很明确的计划,甚至是配套的奖惩措施。

顺便说一句,平衡创业和学业非常重要。很多时候,课业压力是大学生创业者最头疼的事情,甚于项目本身,这时就需要考虑要不要休学创业,这决定的是未来几年的人生走向。(休学创业约等于辍学,心态和社会地位的改变让你很难再回归校园)至于股权分配,则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另一个“大坑”。我看到的很多创业团队,最核心的创始人占股比例都没有超过50%,而这样的分配会在后续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看来,既然开始创业,那么兄弟情谊在这个方面就要让位于照章办事。简单粗暴的平均分配,并不是合理的方案,反而是对彼此以及对公司的不负责任。

以我和我的合伙人为例,我们是很好的兄弟,但是我们在股份方面会“锱铢必较”。这里的锱铢必较不仅仅相互讲价钱,还可能是觉得自己拿的太多,主动给对方分出一部分。这样的结果是,最后达成的决定是一个多方满意的决定,大家谁都不会暗地里不爽,而是会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把兄弟义气带到商业里,才是毁掉兄弟义气的根源所在。

5.理性看待创业,减少比赛开会

大学生创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互联网创业。互联网行业常会出现很多造富神话,但是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应该理性看待这些神话:一方面,在最失落、最失望的时候,可以看看神话给自己增加动力;而另一方面,要时刻记得自己是谁,不能因为别人的成功而高估自己的实力。

换句话说,可以打鸡血,不能灌鸡汤。

你在创业,没问题;但是不要以为自己的名片上有个CEO,就真的把自己当做CEO。古语云“胜不骄,败不馁”,而现在很多创业者的心态是“不胜而骄,败益馁”。这种飘飘然的心态如果遇到创业失败时的失落,很可能毁掉一个人。

大学生创业还有一个大坑就是各种各样的比赛。很多高校,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出现各种名目的创业大赛,然后发动全校的创业项目参加,然后就是一轮一轮的比赛,评委打分,颁奖……

很多时候,当老师发动你参赛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一定要思考:这场比赛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价值?

是一笔能够改善项目状况的奖金?还是各种各样的奖牌奖杯荣誉称号?是一些有希望投资你们的投资人?还是一群“专家”“学者”的“宝贵建议”?是一次能够增加用户的媒体曝光?还是无济于事的各种校内加分?

如果是前者,还可以考虑;如果是后者,就大可不必了。而实际上,国内大多数高校创业大赛,都是第二种。

台上一两个大学生讲PPT,台下五六个老教授打分——他们可能在自己本专业的领域德高望重,无人可比。但是,你怎么保证他们熟悉你所讲的行业,你怎么能知道他们给你的建议就比你自己的更靠谱?

我还记得入学典礼那天,学院某老师和我们讲:学校鼓励大学生创业,如果在“挑战杯”里取得全国一等奖,就可以获得学校的保研资格!我当时差点没笑出声,头一次听说有人创业是为了保研的……

另外,学校政府补贴可以拿,但是要慎重。首先学校和政府会带有政治任务,至少三天两头开个会推脱不了。其次,这种补贴狼多肉少,基本上分到每一家上已经是所剩无几。最后,如果一个创业者把大块精力盯在政府补贴而不是做事情上,那我想他也很难做成事情。当然,以国内的特殊环境,想创业成功还是离不开政府关系,这是后话了。暂时就说这么多。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叫做《创业者和创业爱好者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在做实事,一个在说空话。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创业者,而不是所谓的“创业爱好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兼程行路,勿忘初心。也许这就是我最想说的吧。

祝小伙伴们创业成功!

微信公众号:六段社群,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一下哟,私信交流,我是六段社群小六老师,陪你一起学习职场知识~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点个关注哟~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