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档次
查尔斯顿眼镜是来自香港的眼镜品牌,属于香港查尔斯顿视光学投资有限公司,该品牌在眼镜行业有很高的知名度,查尔斯顿眼镜的总部在山东。查尔斯顿眼镜一家全球性跨国著名企业,成为国内眼镜行业的领军品牌。
查尔斯顿眼镜隶属香港查尔斯顿视光学投资有限公司的眼镜推广主打品牌,香港查尔斯顿视光学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销售、培训、服务、电子商务、连锁加盟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眼镜连锁企业;源于香港(HONGKONG),英伦(THE BRITISH)品质的查尔斯顿系列眼镜在国内拥有多条高标准国际领先专业生产线,年生产值过千万,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
1、列日要塞(比利时)
列日要塞位于默兹河与乌尔特河汇合处,北邻荷兰边界,南靠阿登森林,是德军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的咽喉。要塞周围筑有12座炮台,环形炮台群周长50余公里,炮台间隔3~6公里,部署有各种火炮400门,各炮台筑有厚度为2.5~3米的钢筋混凝土永久工事。烈日要塞是一战时期非常出名的大型要塞,但却由于时代原因,不久就被德奥的重炮打成了碎片。
2、萨姆特要塞(美国)
萨姆特要塞是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的一处石制要塞防御工事,始建于1827年,以美国独立战争英雄托马斯·萨姆特将军的姓来命名。南北战争的第一炮打响的地点就在此处要塞。萨姆特要塞是美国联邦政府在南方联邦中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堡垒,南军对此要塞势在必得。南方军队在对萨姆特要塞围攻两天后,联邦守军宣布了投降。
3、兴登堡防线(德国)
"兴登堡防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西线指挥官兴登堡为防御协约国军队而构建的防御工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特点是防御性的武器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这种冲锋在深壕沟、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没有多大效果。
“兴登堡防线”更直、更短、筑有更多的防御工事,当英法联军跃出壕沟发动攻击时遭受了巨大的失败。这条防线使得协约国蒙受了四十万人的伤亡,而德国人只有二十五万人。
4、布列斯特要塞(沙皇、苏联)
布列斯特要塞是沙皇俄国和苏联的重要军事要塞。1833年开始从布列斯特城区修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部建成。苏德战争期间,苏德军队在该要塞进行过多次激战。1965年,布列斯特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
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及其盟国在要塞内签订了著名的布列斯特和约,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到宝贵的“喘息时机”。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德国法西斯军队开始进攻苏联,驻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浴血抵抗月余,在伟大卫国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5、马其诺防线(法国)
马奇诺防线,从1929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且比利时反对在法比边界修建防线,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二战结束后,法国先后几次重整过马奇诺防线以应不时之需。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奇诺防线的军事意义已丧失殆尽。法国政府通过拍卖的方式将马奇诺防线还之于民。一些工事成了旅游的景点,另一些变成了蘑菇养殖的农场,而其中的大多数则静静地埋伏在法德边境,目睹着历史的变迁。
6、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苏联)
克里米亚半岛是从苏联南方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向黑海突出的大半岛,由于具有温暖舒适的地中海气候而曾被当作历代沙皇的度假地。但这个度假村却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要塞之上。同时黑海是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诸多国家的共有内海,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旦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就能向沿海周边国家施加政治压力。而塞瓦斯托波尔是当地最合适的港口,也因此成为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7、斯大林防线(苏联)
“斯大林防线”是前苏联1928-1939年耗巨资修建的绵亘千里的防御工程体系,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军事遗产。全长1200公里。从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峡一直到南部的黑海沿岸。防线不是一条简单的坑道,而是一个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由23个庞大的筑垒地域构成,其中包括4 000多个永备火力点,全部由钢筋混凝土和特殊材料做成。
是二战时期苏联为抵御德国法西斯的入侵而建造的。它贯穿了整个白俄罗斯西部。它全长1200公里。
但是由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德国法西斯进攻时间估计严重错误,到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这个要塞的工事还没有完工,许多应该放置重型火力武器的地方仍然是空空荡荡,造成一些守卫要塞的部队没有重型武器:防空部队没有高射炮,炮兵部队没有大炮,士兵们只能使用轻武器和敌人搏斗。
最终只有部分地段起到了较好作用,其余失守,并被德军穿插包围直抵莫斯科城下。
8、曼纳海姆防线(芬兰)
芬兰于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峡构筑的筑垒配系。以当时芬兰军队总司令C.G.E.曼纳海姆的姓命名。旧译曼纳林防线。整个防线预先构筑的坚固射击工事有2000多个。苏芬战争开始之前,芬军还大量设置了地雷场,破坏了可能被苏军利用的铁路和桥梁等。
由于苏军对芬军依托曼纳海姆防线进行防御的能力估计不足,进攻准备不充分,1939 年 11月30日苏芬战争一开始,苏军就遭到较大伤亡,经过15天的艰苦战斗,才通过保障地带,被迫放弃了从行进间突破防线的企图。以后又经过近两个月的周密准备,于 1940年2月11日重新发起进攻,才突破该防线。
9、巴列夫防线(以色列)
巴列夫防线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以色列为了长期占领西奈半岛而修筑的防线。这条防线构筑在苏伊士运河东岸,长170千米,纵深7千米,以沙堤为基础,加高至20多米。沿线构筑了20多个据点,每个据点由3-4座碉堡组成一个碉堡群,周围设有铁丝网,并埋有地雷,还配备机枪、火炮、坦克,结筑成一个强大的火力网。
在这个防御体系中,最令以军骄傲的是在运河边上构筑起的一条沙堤阵地。这条号称“沙阵”的防御阵地是以色列人的一大发明。它与陡峭的运河连成一体,平均高度约25米,重点防御地段高60多米。防线建成后,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在参谋长巴列夫陪同下亲自前来视察。巴列夫大肆吹嘘这条防线的神奇功效,鼓吹它没有半点纰漏,可谓固若金汤。达扬听后十分高兴,特别是对神奇的“沙阵”,更是赞不绝口。为表彰巴列夫的功绩,达扬当场就把这条防线命名为“巴列夫防线”。
10、长城(中国)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历史长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