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驾崩于畅春园,时任“抚远大将军王”的胤禵正在西北征战。胤禵接到康熙驾崩的消息后火急火燎的赶往京师,结果被雍正安排为康熙守墓,直到乾隆即位之后才将他苦命的十四叔赦免释放。在出任“抚远大将军王”之时,胤禵总督节制西北八旗、绿营兵,总人数多达三十万,作战人数也有十余万,那么胤禵为什么不带兵造反打回京城呢?
抚远大将军王胤禵的出征是对准噶尔部入侵西藏所做出的反击。康熙五十七年,被大清击败两次的准噶尔部将侵略的手伸向了西藏,西藏拉藏汗向中央政府求救。康熙命令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以天子规格出征西北。
此时的八爷党因为“毙鹰事件”也已经完全失去了夺嫡的可能性,转而支持胤禵,胤禵也将这一次“大将军王”的任命当做是对未来储君的考验。康熙的一举一动更加确定了胤禵对于未来猜想的可能性。康熙先是下喻:
“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随后又搞出了一个隆重的天子规格的欢送仪式:
“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胤禵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禵望阙叩首行礼,肃队而行。”
一切都好像在告诉胤禵,赢下了西藏保卫战,你就会成为储君。于是胤禵放开手脚,在西宁统筹规划,一举击败入侵的准噶尔部。西藏人民欢呼雀跃,为胤禵立碑,赞誉道:“惟称大将军胤禵公德”。获胜之后,他曾回京向康熙述职,并且提出了一举剿灭准噶尔的战略企划。但是康熙考虑到战线过长、军费高昂而采取了和平手段。胤禵回到甘州屯兵,继续防范。
康熙驾崩回京述职一年后,康熙驾崩。甘州距北京路途遥远,消息传到之时雍正早已继位好几天。雍正在继位第二天就将矛头对准了自己手握兵权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胤禵。雍正密令延信前往甘州接替胤禵兵权,并且将所以有胤禵与康熙的来往书信、奏折、朱批等全部封存运往京城,而且这件事要瞒着胤禵进行。
“你(延信)抵达后,将大将军王所有奏折、所有朱批谕旨及伊之家信全部收缴封固后奏送。如果将军要亲自带来,你从速开列缘由,在伊家信带至京城前密奏。你若手软疏怠,检阅奏文后,并不全部交来,朕就生你的气了!若在路上遇见大将军,勿将此谕稍有泄露。”
胤禵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往京城,在陕西榆林遇到了延信。延信按照雍正要求并没有透漏消息。到达甘州之后,延信发现文件都被胤禵家眷带往京城,于是延信连发密信给雍正,让雍正在胤禵家眷可能出现的道路上拦截。
胤禵得知雍正如此对待他时,十分气恼。到达北京之后,雍正禁止他进入京城,而是直接让他去拜谒在景山寿皇殿的康熙灵柩。胤禵见到雍正之后需拒绝下跪,而且一度和侍卫发生争执,直到胤禩出现责令胤禵,胤禵才跪下。
“(胤禩)向允禵云,汝应下跪,胤禵寂然无声而跪。”
这一跪不要紧,却成了将来扣在胤禵头上的帽子。雍正后来在给胤禵议罪之时,就将这件事情抬出来,说他“阿其那见众人共议允禵之非。乃向允禵云,汝应下跪。便寂然无声而跪。不遵皇上谕旨。止重阿其那一言。结党背君,公然无忌。”
之后,胤禵被罢官削爵,永远囚禁在了景山。值得欣慰的是,雍正一直没有对胤禵下死手,虽然兄弟两关系很不好,但至少是亲兄弟。胤禵比起胤禩、胤禟来,那是幸运太多太多了!
如何造反?胤禵为什么不造反?这个问题我们的多方面考虑。从人物、条件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胤禵不可能带兵造反。
人物分析胤禵是皇储竞争者中胤禛的最后一位对手,在此之前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八爷党依次完败。胤禵出任“抚远大将军王”时受到的千般高规格待遇已经在西藏获得的巨大军事成功让胤禵名声大噪,胤禛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胤禵的性格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胆大直率,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就连康熙都说胤禵“胆子太大而胸襟狭小”。胸襟大小无所谓,胤禛也不见得就心胸宽广,主要是胆大直率,这一个特点把他坑坏了好几次。
我们从史料上可以得知,胤禵在康熙驾崩后至少是三天之后得到的消息。因为延信是在雍正继位之后第二天启程去甘州,胤禵与延信相遇是在陕西榆林。也就是说,延信都已经走完了大半个中国,胤禵还没走出西北,由此可见得到消息很晚。
最为要命的是,胤禵在得到消息之后第一念头是去京师。吊丧也好、怀疑也罢,没有任何准备的就离开了甘州,而且赶在家眷之前先行离开,说明很急切。这就凸显出胤禵胆大直率的特点。或许他身边的人不止一次的告诫他雍亲王已经继位,让他小心,可他还是单枪匹马过去了。因为他胆子大,他觉得不就一死嘛,他要和胤禛干到底。典型的莽夫行为。
所以,从人物性格上面分析,胤禵举兵谋反有可能,因为他胆子大,但却又不会在当时实现,因为他在急切之中变成了愣头青。
2.条件分析
条件分析就是看看胤禵有没有起兵谋反的条件,显然是没有条件。
前面已经说过,胤禵在毫无准备或者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直奔京师,延信在胤禵还没到京师的过程中就接管了“抚远大将军王”兵权。就在胤禵离开甘州的那一刻,他已经失去了军权,他拿什么造反?
其二,打仗就是打钱,胤禵在西北拥兵十万,但是西北物资匮乏,后续粮草兵马后勤供给都得依靠东边各省。在胤禵作战的几年内,直接供应粮草的是陕西与四川,而此时的川陕总督正好是四爷党成员年羹尧。如果胤禵起兵谋反,西面有刚刚被胤禵得罪的准噶尔,东面是年羹尧川陕大军,并且没有粮草供应只能自给自足。胤禵就算不被饿死,论打仗,年羹尧可不逊色于他,被抓是迟早的事。到时候,胤禵可就不是给父亲守灵那么简单了,谋朝篡逆、蔑视祖宗,等着被凌迟吧!
所以,综合考虑,胤禵不造反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创作不易,欢迎评论!】
二楼说的对。
第79集(《人儿何处归》第5集)
晴儿箫剑水上遇袭,箫剑竭力相救气息奄奄的晴儿,并毅然用针线为其缝合伤口。金琐伤重难行,柳青柳红伴随照料。尔康在客栈悉心照料紫薇,并请了大夫。小燕子被黎大人看管,百般闹喊也无济于事。箫剑照顾晴儿,谈及小燕子欲言又止。紫薇噩梦惊醒,尔康安慰之间却发现残酷现实:紫薇失明,内心恐惧而崩溃,尔康见此更是伤痛。永琪和班杰明策划调虎离山之计,准备营救小燕子。
第83集(《人儿何处归》第9集)
尔康带紫薇遍访洛阳名医,未有成效。众人去往均县途中又遇黑衣人,这些人手持长刀,声称奉旨格杀勿论,交斗中尔康、永琪都被砍伤。箫剑尔康等人随即拿出全力抵抗,亦开杀戒,终把黑衣人群打退。众人折回洛阳,尔康重伤流血不止,紫薇无比着急,箫剑又为其缝合。皇上与郎世宁交谈后,表示出对几个孩子的想念与原谅。众人突然发现紫薇行动自如,眼睛已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