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便利店是哪个国家的(711便利店官网加盟)

更新时间: 2023-03-25 01:17:31

7-Eleven:一个地道的美国品牌

1927年,全球第一家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在美国达拉斯(Dallas)诞生。由南大陆制冰公司(Southland Ice Company)公司创立

由于当时电冰箱并未普及,该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零售冰块业务。在南大陆制冰公司销售冰块的杰夫森·戈林(Jefferson Green)做出了夏季店铺天天开,每天营业16个小时的决定,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戈林通过仔细调查居民的购买意愿和需求,发现大家不仅希望销售冰块,而且还希望能销售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牛奶、鸡 蛋、面包等等。为此,戈林提议南大陆公司为自己负责的店铺提供更多的便利商品,并得到了公司的首肯。

便利店早期名称为“图腾店”(Tote'm stores)。1946年,名称变更为“7-Eleven”,因为当时店铺的营业时间是每周七天从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11点。1963年,“7-Eleven”开始了全天24小时的营业。

到了1963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和弗吉尼亚州等地的“7-Eleven”连锁便利店,已经超过1000家。1964年,出于加速膨胀的考虑,南方公司决定美国“7-Eleven”开始特许加盟经营,并筹划多元化扩张。1968年,其在美国签署了第一个区域许可协议。

我有点想念以前大家都用红底白字做招牌的日子了,丑归丑,但好歹东西好吃实在。

以前大家多把心思花在食物上,少花心思在设计

后来,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整齐,就给临街的店面统一换上了同样颜色同样字体的招牌,那是中国小店招牌最丑的一段时间。

很难理解中国式领导们对“整齐统一“式审美的眷恋之情

最近,我开始发觉外卖平台上多了很多有设计感的小店,街边小商铺的挺多餐饮店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设计风格。

但每次点外卖时一看到这种小店,我都要点开“商家”看看它有无餐桌椅,还是只是间做外卖的“食堂”,如果招牌设计好看却不做线下生意,我总是尽量避开。毕竟如果吃的是,从塑料袋里倒出菜品后在微波炉叮一下的外卖,我想我还是吃泡面比较安心。

而街边具有设计感的实体小吃店,我也很不想再走进去。我们吃小吃还是想吃出某个人的手艺,吃出每家店特有的味道。加盟的小吃店跟大酒楼的后厨一样,拿着统一的材料做着标准化的产品,实在很难吃出美好的滋味。

这两年,炸鸡因为标准化作业,加盟店越来越多。像此前的黄焖鸡米饭,现在人人炸鸡

其实实体店生意越来越不好并不是个完全正确的感觉。

开杂牌服装店、开杂货店、开一些小快餐店的实体店,生意可能真的是一落千丈,毕竟这些东西可替代性强,又是单兵作战,总是无法跟资本包装过的精美店面较量。

以前我买衣服鞋子的时候也喜欢网购,因为当时大家不讲究牌子,线上线下卖的其实都是从广州批发过来的一件几块的服装。线下卖100我又不会讲价,那就干脆买线上的50的好了,省心。后来商场里卖的服装鞋子都是国内国际的品牌货,而这些品牌商为了保持线下代理商的利益,线上线下已经统一价。有时候线下做活动还能优惠些,这个时候我又从网购变成了到实体店买鞋服。

所以,生意不好的并不是全部的实体鞋服店,只是单兵作战的个人店。其他品牌店的线下实体店生意仍然很好。(像优衣库、无印良品、zara这些快消服装,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去线下消费)

以前的个人小服装店都慢慢消失了,“优衣库们”却越卖越火

以前的杂货店就真的是“杂货”店,昏暗拥挤的小店面里总是尽可能地摆放更多的东西,很多时候买点生僻的东西需要问老板放在了哪里,老板总能从某个旮沓角落里拿出来,吹一口上面的灰尘交到你手里。现如今加盟的小商超遍地开花,房间仍然那么大,但永远明亮整洁,除了饮料和常用物品还卖点快餐食物。“杂货店”是很难拼的过“711”们的,同样的地段同样的租金,但是“711”们利用供应链和规模优势,总是能拿到成本比“杂货店”低得多的产品。

所以,生意不好的也不是全部的小超市,而是没有资金和供应链规模的“杂货店”。“711”们正遍地开花,挤掉小区、鞋子楼下的每家小“杂货铺”。

再过几年,我们也会像发达国家一样,所有的小商超都是连锁的“711”们吧

以前的餐饮店,多是夫妻店,大家勤勤恳恳起早贪黑,赚点常客的辛苦钱,口味好了还能一传十十传百,也无所谓店铺招牌好不好看,就图个实惠好吃。后来店租越来越贵,成本越来越高,但却又不敢轻易提价,怕本来就收入微薄的老顾客对价格敏感一下丢失,于是也就越做越辛苦,但好像钱越来越少。等到后面,旁边忽然也开了家装修精美的小吃店,味道或许不怎样,但样子确实好看也显得干净。再过一阵,旁边又开了一家炸鸡店,两个人手,每天做着机械性的可重复的劳作就能有一两千的流水收入,好像也不用怎么起早贪黑。再再一阵,好像隔壁的隔壁的店面一下被切割成了3个小店,也不摆桌椅,就是个厨房专做外卖生意,商标外卖盒子都设计精美,但菜品就那么几样,有食客点了就从冰箱里拿出加盟公司统一装好的食品袋,倒到装好的饭盒里拿微波炉叮一下,真是省事又方便,关键点餐的人也不少。而这家传统的快餐店,好像越来越难获客了。

所以,生意不好的也不是全部的餐饮店,而是很难做出特色的夫妻快餐店。在这个越来越求快的年代,好像连餐饮为了适应“快节奏”,都不得不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操作,“时间就是金钱”从未如此明显的在生活里体现过。我很担心继续下去我连吃上一份“现做”的快餐的机会都会消失。

中国的快餐店也越来越“肯德基”“麦当劳”化

想起有次我去吃一家网红“Kao肉店”,装修风格工业风,样子好看显得特别酷,餐具也专门定制特别个性。我看里面人不少,就去试了一下,点了几盘他们切好的腌渍的牛肉。牛肉在烤盘上发出滋滋滋的美妙声音,在将熟未熟之际,我将它夹出烤盘,撒上盐、孜然和特制的花生粉。香味率先滋味串到了咽喉,牛肉被放进嘴里越嚼越酸,但就是嚼不烂, 我吐了出来。然后认真看了下剩下的未烤的牛肉,发现切得大小不一薄厚不匀,所有牛肉都是竖着条纹切的。我放下烤架,拿出手机,默默给了个差评……

我很想念以前大家都用红底白字做招牌的日子,丑归丑,但好歹好歹大家把精力花在食物本身,而不是装修设计上。

其实不好的不是实体店的生意,不好的是越来越浮躁的人心吧。

我是注册会计师隔壁老王,专注于财经相关领域创作,喜欢的话欢迎关注交流。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