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根据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New Venture Creation)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创业作为一个商业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发现或创造,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
创业是一个人发现了一个商机并加以实际行动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形态,获得利益,实现价值。
科尔(Cole)(1965)提出,把创业定义为:发起、维持和发展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的有目的性的行为。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这部分大学生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2008年的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所以好多大学生都选择自主创业。
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在高校扩招之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
看到大学学业和创业如何兼顾,想起了自己的一些经历,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话题。
现在大家都在谈创业,我们那时候只是做点小创业,小项目混口饭吃。关于创业(应该叫尝试做事情),我并没有啥真正的见地,因为你并没有企业做的多大,或者拿到多少融资,也不是网红,或者大V,说的话没人信,也没有说服力,所以我一直是研究些技术类的东西,关于互联网涉及的比较多,但是非得让我讲的话,毕竟我现在研二,也有一些经验教训。
大学是创业基本工修炼的阶段,也有大学创业搞的很好的,但是往往是媒体避重就轻把其神话了。
那我就给你们讲一下如何处理好创业和学习的关系。
在大学毋容置疑学习才是主要的,好比上山修炼,练好了功夫,下山才能有用武之地,而现在大家都在讲创业,国家层面也在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喊着口号就去干。我的个人建议是:创业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必修课它只是众多课程当中的一门,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
我大二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想创业,不过那时候资本过剩,比较好拿风投,就和@马哥 我们在北创听的一样,有时候拿分BP就能拿到些融资,但是15年股灾后,慢慢的也迎来的资本寒冬。那时候我们也经历了走街串巷的创业,和找风投的创业。我先讲走街闯巷叫创业吗?(比如送外面,发广告),再讲我们为什么要去拿风投高级地去做些事情。
首先,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讲已经过了走街闯巷创业的年代,比如我们联系几家饭馆,盯上几栋宿舍楼,然互还是做外卖的行当,这不叫创业,这就是赚钱生活费,创业是怎么把你的外卖生意做成饿了么。而现实当中,很多大学生的创业是“穷忙”,也就是折腾了很长时间,钱也没挣到,理想的“饿了么”王国也没有实现,而且学习还耽误了。
大学创业往往不把自己的时间体力成本考虑在内,前期这是好事,有利于专心做事,比如我曾经去我们所在市批发凉席,然后开学卖,挨个宿舍问,挣了3000多。当时觉得很了不起。而我朋友却发给一个公司简历暑假去实习,一个暑假也挣了2000多元,还跟公司老外练习了外语。结果寒假他还去那家公司,一个多月工资就6000了,而且还在继续升值,英语能力、视野也在飙升。而我寒假却没事可做,只学了小商小贩的本领,一点也不高级。所以我们要做有积累的,循环上升的事情。走街串巷并不是低人一等,但我们为什么上大学呢?为的就是能够有一种高级的做事情的形式。所以我卖凉席不叫创业,而他大一就能发招聘联系较好的并且能综合提升自己能力的公司,还是跨城市的,这叫创业——我们必修的那门课程是快速的提升自己的那条路。
也就是如何走出“穷忙”的怪圈,提升别人认可的能力。大学生往往抱着找份兼职也算是创业锻炼自己的心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发传单,做招生代理,家教等等,也有的同学做的大些,开辅导班,自己建一个网上商城等。这些本没有对错的,并不能说做哪个创业值得或者不值得,但是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比如发传单,除非你特别缺钱,而只有这个工作能挣钱,否则这工作基本只认认真真做两三天体验了这个过程和中间的一些事情就够了。我们要做的事情要么是:这件事情背后有一大套要学习的东西。比如:我们做人人网的校园代理(你们可能不玩了),可以加深对整个互联网社交的理解,而且多多少少了解大公司的运作营销啥的。要么是:一条线穿起来事情,积累性的,循环上升的。比如我做一个校园商城,我既送货又跑货源又做网站美工等等,虽然可能前期收益不大,可是我了解的整个项目的运作,是个从零到一的过程。日后有合适的时机能够从1到100,到1000。要学会判断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要把自己花费的时间成本和时间的价值考虑在内。
再讲我们为什么要去拿风投高级的去做些事情?说白了时代变了,我们现在有点像美国90年代,风投高速发展,虽然现在说是资本寒冬,经济不景气,但是每天都有获得千万融资的新闻。但是我们不要激动,这与我们无关,反问自己给你500万,1000万,你知道怎么花吗?所以我们想着要去拿风投高级的去做些事情。但是自己基本功还不够。现在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本的运作方式,对于草根阶层来说,注定融资创业是一个趋势。如果,你觉得自己未来某一天或许会拿到融资,未来1年或者几年,而自己现在的能力又不够。所以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定向提升自己的能力。创业能力比如公众演讲、组织协调、言语表达,善于交际(超哥这个做的就比较好),流利的外语,对某个行业的深入研究。我们那里缺少补哪里。(你知道北创的时候为啥辩论赛我不参加了,因为我以前的确口齿不清、甚至结巴的,我看古希腊人,为了练口才嘴里含石子在海边练习说话清晰有力度。我当时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真的每天起来去操场练习的,现在好多了。)
再讲一下什么叫小小创业者的行事作风,也就是如何做一个生意人。小到不会轻易换手机号,再到该用的手段,谈判说到痛点。
比如我们当时想拿下一个公家单位的展览项目,我们采用了这种手段: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局长是一辆奥迪车并且知道了车牌号,我们就某一天早上去等着他,有一天局长下车了,我们就凑上去问,赵局长我是孙**,研究生在山大上的,张敏的学生,现在在咱这搞创业呢?想咨询你点事情,我们大概提及了那个项目,局长很忙,然后他当时给一个科长打了电话:我的一个小师弟,做啥啥啥,你指点下,然后我们就接下了这个项目。(我们就是百度了局长的个人简历,编造了和他师出同门的故事,一分钟拉近了亲近感,而一个导师一年招3-5个学生,他都毕业20年了,不可能会联系自己的导师核实的,而我们团队成员的姐姐的确在山大读研,我们把握好了这个度)这就是手段。
还有就是谈判(拉赞助),我们想搞个晚会确三千元,去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拉赞助。给他们扯,晚会怎么精彩,多少人看,怎么宣传。老半天,三五次都没有效果,目的也就是几千块钱的赞助而已。但是我们最后一次的话却让他跟学校签协议,100万在校园设置ATM机。核心就是说中了痛点。
我们说,大学农村的孩子很多,家长平时给孩子打钱很不方便,因为学生都是农行、建行,而在村里一般县城才有农行、建行,家长需要花出半天的时间去县城打钱,而农村信用社一般镇上就有,甚至村里都有。而学生在城市交通很方便,而且城市里到处都有农村信用社,如果学生办信用社的卡,自己虽然坐公交1个小时、半个小时去市里取钱,但总比家长花半天去县城存钱好。如果你们给我们赞助我们帮你在学校宣传,多给你办些卡。后来我们就是拉条幅:家长老家打钱方便,自己学校取钱方便,无手续。和他们营业员一同试验了下,结果效果很好,进一步他们开始和学校谈判ATM入驻的事情,最后好像也就是靠我们说的那几句话把学校领导给说服了,这就是创业者应该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痛点解决痛点。
时间不早了总结下:创业是门必修课,记住它来处理好学习和创业的关系。而走街串巷的事情了解后就不要做了,做持续性,盘旋上升的事情。逐渐锻炼自己的基本功,锻炼自己的创业情商,做好草根创业者的自我修养,总会拿到投资的。
晚安了大家,以上都是个人意见,因为你们才大二,我觉得讲扎克伯格、马斯克,BAT,虽然感觉上眼前一亮,但是作用并不大,而且我也是屌丝,显得在吹嘘自己,所以讲了这个,避免大学丰富但是不多彩的“穷忙”境地。